【欧洲时报7月7日李朔编译】知名咨询公司埃森哲最新报告显示,欧洲在人工智能领域虽潜力巨大,却受困于战略视野的欠缺,超半数相关企业尚未在人工智能领域进行重大投资。
意大利《24小时太阳报》报道,谈及人工智能,欧洲的发展之路充满悖论——这里汇聚顶尖人才,拥有雄厚的工业传统,更是全球人工智能伦理讨论的前沿阵地,却在落地实践方面步履维艰。埃森哲最新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56%的相关企业尚未在人工智能领域进行重大投资,这导致欧洲企业的生产率仅为美国同行的76%,而30年前双方尚在伯仲之间。
报告预测,若欧洲所有营收超十亿欧元的企业都采用最先进的人工智能应用,每年可创造2000亿欧元的额外收入。
“问题不仅在于技术,更关乎系统性视野与决心。”埃森哲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首席执行官毛罗·马基强调,“在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加剧的当下,解决欧洲生产力问题从未如此紧迫,人工智能正是重塑欧洲经济、提升竞争力的历史机遇。但这不应该仅仅是一句口号,企业虽取得进展,但必须加速云技术投入、数据架构的现代化和人才培训,而协调一致的产业战略对避免资源分散至关重要。”
简而言之,欧洲人工智能潜力是存在的,但仍处于“休眠状态”。意大利正是矛盾中的欧洲的一个缩影。埃森哲意大利首席执行官特奥多罗·利奥指出, 意大利企业在采用人工智能以增强竞争力方面正呈现明显加速的势头,近一半的企业已经至少扩展了一个人工智能项目,其中许多项目的回报超出预期。但要发展成行业领先水平仍前路漫漫,目前只有19%的企业拥有真正成熟的数据和人工智能战略。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各行业之间的差异使得欧洲人工智能发展形势更加复杂。汽车、国防和航空航天领域的人工智能发展正领跑转型,而电信与公用事业等关键基础设施领域却进展迟缓。如今,当人工智能演变为地缘政治博弈的重要平台,滞后的代价可能不仅是技术落后那么简单。
中小企业困境则是另一重挑战。与美国科技巨头斥资千亿推进人工智能发展不同,欧洲经济框架由中小企业构成,其规模往往难以独立承担创新重担。特奥多罗·利奥表示,“将创新触角延伸至薄弱环节,是实现可持续、包容性增长的关键。”
对于接下来如何发展人工智能,报告提供了具体的方案:建立坚实的数据库、组建多学科团队、加强数字安全、确定具有明确投资回报率的实际方案以及培训管理人员和员工有意识地使用人工智能。另一个重要事实是,60%的欧洲工人担心会因为人工智能而失去工作,而36%的劳动者认为自己不擅长使用人工智能,这是各政府和机构接下来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在这个人机协作的新纪元,欧洲正站在重塑竞争力的十字路口。
(编辑:李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