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英国
一针打进大肥肉,明天维密你走秀?英国减肥药暗网开售,网红中毒晕厥

【欧洲时报】最近,英国记者在社交平台上发现了一个惊人现象——还没上市的“神奇瘦身针”Retatrutide,居然已经在各平台上开始偷偷售卖!甚至卖得如火如荼......

而买了的人,真的把药打进了自己的肚子。

事实上,这支所谓的“瘦身神器”,根本还没通过临床审批。

甚至医生都傻眼了:“我从没见过这种药!”

正品还没上市,假货已经卖疯了?

瘦身针Retatrutide是美国制药巨头礼来制药公司(Eli Lilly)推出的新一代减肥药。

早期的研究结果表明,它的效果可能是市场上现有减肥药的近两倍,可以帮助患者减掉多达四分之一的体重。

这当然让无数想变瘦的人心动。

问题是,它还在三期临床试验中,根本没获批上市。

一边是临床试验尚未结束的实验药,一边却是社交平台上铺天盖地的“速效分享”。

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早已遍地是假货。

在TikTok上,一些网红抢先“种草”。

例如,美国健身网红Jon Kluth(粉丝22.6万)就曾展示“使用四周前后对比视频”,提供“粉丝折扣码”,并附上购买链接。

英国的博主@MappyMyGains和@clairejoy86也纷纷跟进,甚至有人直接在评论区回复“私信我”。

几天后,这些账号被封禁,但视频早已传遍。

英国Channel4的记者卧底其中,在看到相关帖子后,私信了名为Synedica和Alluvi的两个供应商。

随后,她被拉进了一个Whatsapp群,并线下见面买到了“盗版Retatrutide”。

但讽刺的是,为了规避责任,Synedica公司官网上有一行小字警告——“产品不适合人类使用”。

而这场灰色交易,远不止于一个平台。

《卫报》还发现,Telegram上存在多达9000名成员的公开群组,通过平台自带的搜索功能即可轻易找到。

输入“retatrutide”,便能看到充满减肥照片、使用心得及家庭注射指南的内容。

有的卖家甚至承诺“48小时内送达”,还发来所谓的实验室“检测证书”。

买家可以选择粉末型小瓶(需自行配制)或预装注射笔,后者售价约为每支20毫克160英镑。

对此,礼来制药公司(Eli Lilly)也紧急发生澄清:

“任何声称销售或提供该药供人体使用的行为都是违法的。”

“除正在进行的官方试验外,市面上所谓的‘Retatrutide’产品都不应被使用。”

公司表示,已与监管机构合作打击假药,并对被曝光的供应商展开调查。

假药横行,健康风险被“滤镜”掩盖

这些信息拼在一起,几乎像一场荒谬的“社交媒体炼药实验”—— 而风险,却在屏幕另一端悄然积累。

医生和药剂师们已经敲响警钟。

全科医生南希·艾伦(Nancy Allen)在审查了记者购买的样品后表示:“作为开处方的医生,我从未见过这种药物。这对患者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Asda Online Doctor医生Crystal Wyllie表示,近几个月已有患者因自行注射受伤入院:“假药注射极其危险,你根本不知道里面是什么,也不知道是否在无菌环境下生产......说白了,就是在拿身体做赌注。”

英国药品与医疗产品监管局(MHRA)警告,这些假药可能含有错误剂量或未经检测的成分,甚至会导致感染、中毒或器官损伤。

事实上,已经有人因此付出惨痛代价。

英国真人秀节目《老大哥》的前选手Aisleyne Horgan-Wallace就在TikTok购买减肥针后,出现严重中毒反应,“我吐到站不起来,床边全是袋子。一只眼睛看不见,我以为自己要死了。”

在英国市场,对于减肥产品的需求异常火爆。

《每日电讯报》的数据显示,合法减肥针Mounjaro和Wegovy在今年7月销量达到250万支,是去年同期的七倍。

但由于Mounjaro价格上涨、处方难拿,越来越多的人被挤向地下市场——这正是假药盛行的温床。

平台方面,TikTok和Meta紧急下架相关内容,封禁标签与关键词;Telegram也声称“积极清理违规群组”。

然而,在算法驱动的流量洪流中,瘦身的欲望依然被不断刷新、转发、点赞。

监管可以下架视频,却下架不了人们对“速效”和“完美”的执念。

焦虑的循环没有尽头

假药的泛滥,表面上看是监管漏洞,实际上,它折射出的是一个更深层的现实——社交媒体时代的身体焦虑。

人们在TikTok上追逐瘦身神药、在Instagram上晒腹肌、在小红书上讨论“断糖打卡”......

所有这些内容,都在重复一种信息:“你的身体,永远不够好。”

在伦敦、纽约和洛杉矶的镜头里,白人女性早已陷入另一种“完美陷阱”。

她们频繁漂金头发、打肉毒、修鼻、晒出精致的“自然裸妆”......

一个又一个看似“effortless beauty”(毫不费力的美),其实背后都藏着高成本、重焦虑。

而这一切,也被名人文化进一步推向极致。

从金·卡戴珊(Kim Kardashian)标志性的“沙漏型身材”到贝拉·哈迪德(Bella Hadid)的“狐狸眼”妆容,再到社交平台上被反复模仿的“卡戴珊曲线”“玻尿酸脸”......

一种新的“全球化样貌模板”正在被复制。

无论是漂白还是打针,本质上都是同一套逻辑:

用痛苦、风险和金钱,换取算法认可下的“理想外形”。

药厂愤怒、医生无奈、用户受伤......

在这场“瘦身幻觉”里,谁都不是赢家。

欧洲时报英国版微信公众号:weioushidai

(编辑:柳露)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