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英国
网上出卖身份信息成“危险趋势” 英国防诈机构警告欺诈风险

【欧洲时报8月5日刘涛编译】防诈骗服务机构Cifas近日指出,在英国,网上出售身份信息已形成一种“令人担忧的趋势”,人们这样做往往是为了获得经济回报,但若信息被犯罪分子盗用,可能面临巨大风险。

综合英国《独立报》、天空新闻台报道,Cifas发布报告称,今年1月至6月,有超11.8万起涉嫌身份欺诈的案件被记录在案。其中,人工智能(AI)生成的合成身份和可以绕过安全检查的伪造档案加剧了这一威胁。

报告强调,人们出卖自己的身份通常是为了获得有吸引力的经济回报。但Cifas警告说,犯罪分子一旦获得合法的身份凭证,就可能以此名义发放贷款或实施其他犯罪活动。

Cifas指出,犯罪分子正在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来伪造身份、伪造文件,并以“惊人的准确性”绕过验证系统的检查。身份欺诈风险已经蔓延到各个行业,包括汽车保险中的虚假申请和身份盗窃,移动账户收购,以及与赌博有关的身份欺诈,一些犯罪分子甚至盗用逝者的身份。

Cifas称,涉及员工欺诈雇主的案件也有所增加。一些企业表示,越来越多员工为了获得岗位而隐瞒自己的背景信息。同时也有秘密身兼多职者,他们在雇主不知情或不同意的情况下,使用伪造的推荐信,从事多种工作,此类现象已成为雇主面临的一个持续威胁。

报告指出,今年1月到6月,Cifas会员已向国家欺诈数据库(NFD)报告了超过21.7万起欺诈风险案件。Cifas的成员包括银行、零售、保险和电信机构。

Cifas首席执行官迈克·海利表示,欺诈已成为一项全国性的紧急事件,人工智能使其变得更加复杂,更难被发现,加剧了这种威胁。任何部门、企业或个人都无法幸免。

海利认为,应对风险需要通过跨部门合作以及数据和情报共享,采取紧急协调行动。“只有共同努力,我们才能抢在犯罪分子前面,防止公众和机构受到伤害。”

据悉,英国政府将在秋季引入新的数据保护法案,该法案将允许监管机构对未能保护公众数据并将其暴露给欺诈者的公司处以高额罚款。

在身份欺诈案件中,受害者通常不对经济损失承担责任,但会给他们造成严重的精神痛苦,并对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伦敦市警察局经济犯罪局局长特此警告,人们在社交媒体和其他在线平台上发布个人信息的现象已司空见惯,这令欺诈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窃取他人的身份信息。

侦探警司格伦·马利瑞则提醒人们警惕索要个人信息的人。“网络安全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敦促每个人确保所有设备都进行了安全设置,无论在家还是在工作中。”

(编辑:柳露)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