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英国
“007”泛滥?英国私人情报业:无监管的 “灰色帝国”

【欧洲时报7月28日李璟桐编译报道】在伦敦梅菲尔区的豪宅之间,隐藏着一个与007电影情节高度重叠的现实——私人情报公司正以“合法”之名,在监管真空下掀起一场情报狂欢。这些公司网罗前军情五处、六处特工,为全球客户提供从背景调查到非法监视的全链条服务,甚至成为外国势力的“影子打手”。

据美国政治新闻网POLITICO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透露,尽管政府态度强硬,但该行业的可疑操作依然缺乏监管,且相关企业基本无需承担责任。隐私国际组织的伊利亚·西亚蒂特萨警告称:“这个行业能够为任何有支付能力的人提供强大的监视和情报收集服务,而无需有意义的审查,这非常令人担忧。”

伦敦之所以成为私人情报产业的中心,部分原因在于全世界对虚构的英国间谍形象的兴趣。前间谍们是这一领域中引人注目的少数群体之一,许多高级官员要么创办了此类公司,要么在其董事会任职。然而,一些人认为这些知名人物的加入更多是为了吸引国际客户的一种营销手段。

行业内人士指出,虽然有些工作相对平淡无奇,如常规尽职调查报告,包括检查某人是否被列入制裁名单或是否有负面报道,但真正赚钱的是所谓的“诉讼支持”业务,涵盖从对手研究(挖掘不利于个人的信息)到收集可用于法庭上的证据等各个方面。

尽管英国的私人情报公司在法律和金融案件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其活动往往游走在法律边缘。一位匿名的消息人士表示,“所有你能想象到的汤姆·克兰西小说中的技术都在这里使用。”这意味着监视、盗窃、黑客攻击和伪造都是行业内广为人知的工具,即便不会公开宣传。

更为严重的是,据称非法获取的信息经常被提交至英国法院,并通过编造的故事试图使这些信息合法化。此外,当涉及到外国政府或全球对冲基金的大案时,伦理界限常常变得模糊不清。

对于那些成为私人情报公司目标的人——包括记者、举报人和持不同政见者——这样的行为可以改变他们的生活轨迹。据报道,有人遭遇了身份欺诈、家庭成员被跟踪以及电子邮件被黑客入侵等情况。受害者们通常无力反击这些公司,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资金。

尽管存在诸多争议,英国的私人情报行业仍然几乎完全不受监管。虽然政府承诺加强管制,但目前大多数许可制度仍是自愿性质。不过,随着新的《外国影响登记方案》的实施,情况或许会有所改善。该方案要求企业在10月1日前登记与外国势力及受控实体的关系,否则将面临处罚。

对于新规定的实际效果,业界看法不一。有人认为现有法律法规若能得到适当执行即可解决问题;也有人担心监管机构可能无法有效实施新规定。

从王室密探到资本雇工,英国私人情报业的狂飙,正在书写一个没有“007光环”的暗黑故事。

(编辑:李十)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