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11月27日冀果编译】越来越多德国人开始使用人工智能开展检索、研究工作,专家警告称,不能忽视安全意识。
德国《商报》网站报道,ChatGPT推出三年后,人工智能应用已成为德国民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德国技术监督协会(TÜV)委托FORSA对1005名受访者进行了一项代表性调查。结果显示,2/3(65%)表示自己是人工智能用户。一年多前,这一比例略高于一半(53%),而在2023年10月,承认使用过人工智能的受访者比例只有37%。
调查结果显示,近一半受访者(45%)每周多次使用人工智能,12%的受访者甚至每天使用。在16岁至29岁年轻人群体中,这一占比更高:55%的年轻人每天或每周多次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据悉,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一种能自主创建新内容(如文本、图像、音乐、视频或程序代码)的人工智能。
在人工智能工具领域,ChatGPT继续占据市场主导地位。8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已经使用过OpenAI旗下的这款聊天机器人。然而,竞争对手正在迎头赶上。调查显示,目前1/3的受访者(33%)使用过Google Gemini,1/4的受访者(26%)使用过Microsoft的Copilot。排名第四位的是位于德国科隆的初创公司DeepL,该公司最初专注于翻译软件,但现在也提供人工智能语言模型。Meta公司的Meta AI位列第五。相较之下,Perplexity、DeepSeek、Claude AI以及xAI的Grok等应用使用率则较低。
在德国,人们越来越频繁地使用人工智能进行信息检索。72%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正在使用AI进行调查检索。一年前,这一比例仅为48%。不过,使用人工智能创建和改进文本的比例略有下降,目前为43%,而一年前还为50%。38%的受访者使用人工智能工具进行头脑风暴。34%的受访者使用人工智能进行翻译。
德国技术监督协会总经理比勒(Joachim Bühler)表示,人工智能已成为许多人可随时随地使用以执行不同任务的工具。然而,安全文化的发展并未与技术进步保持同步。“许多人几乎无法区分真实内容和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并且低估了深度伪造和数据泄露的风险。因此,我们必须确保,在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时,能采取安全和透明的使用方式。”
(编辑: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