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德国版紫蒿综合报道】在德国,公务员职业是很多人羡慕的“铁饭碗”。然而,一个政府机构却逐渐成了这类群体怨声载道的“雷区”。
据德媒“焦点在线”报道,德国多地的就业中心(Jobcenter)近年来面临愈发严峻的局面。调查显示,越来越多该机构的工作人员成为侮辱、威胁甚至攻击的目标,而许多受害者却因令人震惊的理由选择放弃报案。
这究竟是为什么?
几个月前,图林根州格拉(Gera)的一名女员工收到一封邮件,其中写道:“你这个就业中心的福利婊,你毫无价值的人生肯定满满都是狗屎。去自杀,把自己吊死吧……”
发送者是一名因福利被削减而愤怒的公民津贴领取者。同一机构的主管沃格尔(Enrico Vogel)也曾在一封邮件中被骂作“畜生”。邮件主题直接写着“绞刑”。
对于格拉就业中心的工作人员而言,侮辱、谩骂、暴力与死亡威胁如今“几乎成了家常便饭”,沃格尔最近在接受“焦点在线”采访时这样形容。“在10到15年前,这类极端情况还是绝对的例外。”
不仅是格拉,德国多地就业中心的办事人员、团队负责人和机构主管都反映,机构内部的氛围正变得越来越粗暴。
在鲁尔区的盖尔森基兴(Gelsenkirchen),情况尤为明显。调查显示,该市就业中心在今年11月中旬前已记录44起威胁、侮辱等事件,比去年全年的38起上升约16%。机构方面发出了21份“禁止入内令”,为2019年以来的新高;此外还发出了5份禁止入内令预告和24份警告信,警方也曾两次介入处理。
就业中心发言人舒尔曼-鲁普(Anke Schürmann-Rupp)表示,中心还发生过多起破坏行为,包括“损坏室内门、墙面涂鸦,以及在电梯内小便”等。她称之为“一种令人担忧的现象”。
比数量更严重的是另一项趋势:尽管存在大量、有时极为恶劣的言语攻击,今年在盖尔森基兴仅对加害者提起了两起刑事诉讼。原因正如舒尔曼-鲁普所说:“许多员工放弃报案,因为担心在法庭上再次遇到这些客户,也害怕加害者通过查阅案件档案得知他们的私人地址。”
换句话说,受害者担心加害者通过案件材料找到他们的家庭住址并可能实施报复,因此选择避免刑事程序,导致加害者得以逍遥法外。
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按照德国《刑事诉讼法》第68条规定,证人或被害人在警方做笔录时必须提供姓名、曾用名、年龄、职业和完整住址,这些信息通常会进入卷宗,而加害方可在后续程序中查阅。
但也存在例外:若存在合理担忧“因提供住址会危及证人或他人权益”,证人可填写工作地点或其他可送达地址;若证人或其家人曾遭受威胁,或加害者明确扬言实施报复,则无需提供私人住址。
舒尔曼-鲁普指出,德国各地就业中心员工所面临的敌意在不断升级,其背后有多重原因。“依赖社会救助的人承受着巨大压力,这可能导致挫败感和绝望。经济困难、缺乏前景以及与官僚程序的摩擦,使矛盾在紧张情绪中被进一步激化。”
她认为,当前社会的不安与不平等也会加剧相关人群的攻击性,“尤其是当事人觉得自己没有被倾听或受到尊重时”。媒体频繁报道福利制度的负面信息,也可能“加剧对领取福利者的污名化”。
为遏制针对员工的暴力行为,预防措施被认为至关重要。“包括冲突化解培训,改善就业中心内部的工作环境,例如增加封闭式隔断门和配备安保人员等。”她补充说。
据称,机构的公务车辆也已做出相应调整,“这些车辆的采购方式,包括车牌和外观,都确保第三方无法据此推断出它们与该就业中心的关联”。
欧洲时报德国版微信公众号:GermanReport
(编辑:文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