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德国
德国汉堡废水样本中再次检测到野生脊髓灰质炎病毒

【欧洲时报11月14日文耕编译】得益于数十年的疫苗接种行动,危险的脊髓灰质炎疾病(又称小儿麻痹症)在德国被认为已经根除。然而,德国疾控机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RKI)宣布,目前已在一份汉堡废水样本中检测到了具有高度传染性的野生型脊髓灰质炎病毒。

德新社报道,罗伯特·科赫研究所13日表示,该病毒为野生1型脊髓灰质炎病毒(WPV1),与在阿富汗流行的一种变体具有高度的遗传相似性。目前尚未报告人类感染病例。汉堡卫生当局解释说,该样本于10月6日采集,由于样本混合了汉堡及其周边几个州的污水,因此无法确定病毒通过人体排泄进入污水的确切地点。

这一发现被认为是全球根除这种疾病努力的一次挫折。据罗伯特·科赫研究所称,野生型脊髓灰质炎病毒目前仅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持续传播。伊朗(2019年)的环境样本中检测到零星病例,马拉维(2021年)和莫桑比克(2022年)的确诊病例中也发现了该病毒。

欧洲地区已于2002年被宣布为无野生脊髓灰质炎地区。根据罗伯特·科赫研究所的数据,德国本土最后一例由野生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小儿麻痹症记录于1990年,最后一例输入性病例记录于1992年。

分子免疫学教授贝格塔勒(Andreas Bergthaler)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考虑到国际旅行、移民以及野生型病毒仍然存在于少数国家,在汉堡检测到这种病毒并不完全出乎意料。

这并非德国首次在监测中检测到脊髓灰质炎病毒。罗伯特·科赫研究所指出,自2024年底以来,已在多个地点的废水样本中检测到循环疫苗衍生的2型脊髓灰质炎病毒(cVDPV2)。这种病毒可能源于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的使用,该疫苗含有减毒活病毒。接种疫苗后,儿童会在几周内通过粪便排出病毒。在疫苗接种率低的地区,这种病毒可能会传播并突变回危险的变种。野生型和疫苗衍生型病毒均可导致未接种足够疫苗的人群患上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毒性疾病,过去每年导致数万名儿童瘫痪。得益于全球疫苗接种运动,自1988年以来,病例数已下降超过99%。该病毒主要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传播。

根据罗伯特·科赫研究所的评估,由于德国的高疫苗接种率和废水中的孤立发现,任何形式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对公众的风险都被认为非常低。但尚不能排除未接种疫苗的个人被感染的可能性。

(编辑:李祎瑾)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