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11月7日冀果编译】11月6日,德国联邦议会批准实施德国前副总理哈贝克早先提出的主张:将工业企业产生的二氧化碳封存在北海海底。分析称,政府为此需要投入数十亿欧元,用于建设管道和存储设施。反对党提出了强烈批评。
综合德国《焦点周刊》网站、德国BR24广播电台报道,为减少碳排放,联邦议会已为地下封存二氧化碳方案的实施扫清了障碍。据悉,这一由联盟党和社民党表决通过的修正案,不仅允许将备受争议的碳封存技术用于当前的研究,还支持其更大规模地应用于工业生产。
本届黑红联盟政府希望借助这项法律落实一个早在前绿党籍副总理哈贝克任期内就已制定的计划,不过由于“红绿灯联盟”的突然解体,该项目从未提交联邦议会审议。
报道称,该法案目标是将工业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分离、运输后,永久封存在海底(主要是在北海)。同时,为了输送水泥、石灰和铝等产业排放的二氧化碳,还需建立一套覆盖全国的二氧化碳管网。
联盟党和社民党认为,该法案对于实现工业排放脱碳目标至关重要——这种排放目前难以完全避免。两党强调,保护区未来将建立8公里宽的碳排放区,并且公众从早期阶段就将参与到碳捕集与封存(CCS)项目中。
不过,德国选择党和绿党反对该法案,左翼党弃权。德国选择党认为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缺乏市场潜力,且需要国家持续补贴。
绿党反对的原因在于,现任经济部长赖歇再一次修改了哈贝克的草案,而且她现在允许燃气发电厂使用所谓的“二氧化碳负排放技术”,而根据电厂战略,上述电厂可以使用天然气。
绿党对上述做法提出警告,并批评称,该法案中涉燃气发电厂条款阻碍了绿氢的推广。左翼党则反对在北海海底建设碳存储设施以及修建管道网络,它认为这些计划既不利于气候保护,也不利于经济发展。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实施技术难度高,成本也十分昂贵。北海海底的碳封存设施位于水下1至4公里处。北海事务专家瓦尔曼(Klaus Wallmann)表示,仅勘探单个碳封存设施的成本就高达1亿至2亿欧元。此外,为了进行钻探和运输液化二氧化碳,还必须额外建造海上平台。而这些成本未来很可能会转嫁给相关企业。
除此之外,建设一条长约4800公里的二氧化碳管网也是项目落地的一个核心前提。根据德国水泥厂协会(VDZ)的一项研究,管网必须要达到这一长度才能连接起必要的工业设施。
这为此需要的投资成本估计将达到约140亿欧元。报道称,该网络最迟必须在2035年建成,以便相关行业能在2040年基本实现气候中和型生产目标。
(编辑: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