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小婺生综合报道】随着北约局势日益紧张,眼下的德国乃至北约似乎都沉浸在一种俄罗斯威胁的“妄想症”当中。无论是媒体已或是政客,似乎都试图营造一种“战争威胁无处不在”紧张气氛。
几天前,《图片报》再次贡献了一条轰动头条:“涉嫌间谍活动!德国国防军拦截采蘑菇者。”报道称,一名男子被发现在萨克森-安哈尔特州南部蔡茨森林闲逛,声称自己是在采蘑菇,不巧靠近了北约快速反应部队驻扎地——格拉第701装甲工兵营的训练场。这名男子被逮捕、做完笔录后随即释放,但官方强调,安全机构仍将对此事件进行“跟进调查”。
事件发生后联邦国防部立刻做出回应:德国早已做好应对任何安全威胁的准备,并会视情况加强防护措施。
相比之下,《柏林日报》的调性冷静许多,甚至还有点……幽默。他们评论道:“这简直像是给一部低成本谍战片写好了剧本,片名不妨就叫《虚假鸡油菌的三天》。”报道指出,在军事禁区采蘑菇当然不太明智,但在过去,这类乌龙也并不罕见。据悉,当地联邦国防军其实几乎每年都会对当地居民做出提醒,这也意味着,误入者绝非首次出现。只是现在,德国社会似乎“渴望”更多紧张与焦虑,哪怕一个普通人走错了林间小路,也有可能会引发“国家安全危机”。
回顾历史也许能带来些启示。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反间谍宣传口号是:“注意!敌人正在偷听!”彼时处于战时状态,国家确实有必要提醒民众提高警惕,防范潜在威胁。然而在当下,即便缺乏任何确凿证据,所谓“威胁”依然可以堂而皇之地成立——就像不久前丹麦机场因“不明飞行物”短暂瘫痪后,丹麦首相神情凝重地表示:“我绝不排除是俄罗斯干的。”这话听上去既坚定,又莫名有些“飘忽”。
此外,《图片报》另一条头版也同样精彩:“俄罗斯炸弹!居民区疏散!”标题确实惊悚,正文却写的是在柏林施潘道挖出一枚1945年苏军遗留的航空炸弹——也就是德区朋友们最熟悉的“哑弹”。
而值得一提的是,从历史角度来看,当年解放奥斯维辛的苏军部队里,确实也包括来自乌克兰、白俄罗斯、格鲁吉亚等加盟共和国的士兵。那么,这枚所谓来自“俄罗斯炸弹”,严格意义上,也可以叫“乌克兰炸弹”。地理上打了个结,时空上倒也自洽。《柏林日报》的编辑评论称:“行吧,至少这80年前的遗留弹药还能派上点用场。”
小编还特意去查了“采蘑菇者”的后续消息,结果什么也没查到。也许他还在接受问询,亦或者正在学习如何正确识别军事禁区与野外徒步路线的区别。至于责任归属嘛——如今这个气氛下,答案的真实性已无关紧要,自带默认设置。把一切归咎于俄罗斯,比起承认偶尔可能只是乌龙,更容易让人安心。
欧洲时报德国版微信公众号:GermanReport
(编辑:李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