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8月29日文耕编译】2013年至2024年大约十年间,德国工业的全球市场份额一直在萎缩,这一趋势尤其波及汽车、化工和机械工程行业。这是德国研究型制药企业协会(VFA)28日发布的基于联合国贸易数据库以及涵盖170多个国家的研究结果。研究显示,在上述年份中,德国的市场份额从8.9%下降至8.2%。
德国《时代周报》报道,与此同时,这一时期最大的赢家是中国。根据VFA的研究,中国在这些年里持续增长,其市场份额年均增长0.36个百分点,从12.6%增至17.2%。
VFA的数据显示,中国汽车行业的市场份额增长尤为强劲,其全球市场份额从6%攀升至14%。该协会表示,这是其以战略为导向的工业和贸易政策议程的结果。
另一方面,德国同期的实力明显下降,尤其是在汽车、机械工程和化工领域。此外,德国还面临成本高昂、依赖国际供应商以及联网汽车和软件解决方案等数字商业模式灵活性有限的问题。
“德国需要在国家重点行业的投资、创新和新商业模式方面注入更多活力。”VFA首席经济学家米歇尔森(Claus Michelsen)表示,“只有这样,德国才能跟上国际竞争的步伐。”这需要制定一个注重创新和速度的产业政策议程:无论是在产品方面,还是在生产技术和劳动力方面。“资质和行业间的渗透性是解决技术工人短缺问题的关键。”米歇尔森说。
该协会还指出了美国总统特朗普新关税带来的新问题。VFA首席经济学家表示,这将使许多德国行业进入最重要的出口市场变得更加困难。因此,投资可能会越来越多地转向庞大的美国市场。“欧洲没有发挥其优势。欧洲共同市场的规模远大于美国市场,但在国家和地区监管方面却过于分散。”他说。
德国NTV电视台报道,欧元升值也使德国出口商的处境更加复杂,因为这导致其产品在其他货币区更加昂贵。科隆经济研究所(IW)表示,中国进口商品的激增也可以归因于人民币的“大幅贬值”。IW专家马特斯(Jürgen Matthes)表示,这使得中国企业能够提供极低的价格,并导致越来越多的德国企业转向中国供应商,而不是坚持与国内供应商合作——从而逐渐侵蚀了德国的工业基础。”今年上半年,德国从中国的进口额增长了近11%,超过810亿欧元。
(编辑:李祎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