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德国
此一时彼一时?德国政要呼吁降低这类外国人的待遇,“为国家省钱”

【欧洲时报德国版蓝蒿综合报道】俄乌冲突爆发后,德国成为接收乌克兰难民最多的国家之一。不仅如此,德国还向乌克兰难民提供良好的待遇,包括允许他们申领通常只有常住居民才有资格领取的“低保”——公民津贴(Bürgergeld)。

如今,随着经济下行,一些德国人开始变得“小气”起来。执政党之一基社盟领袖、巴伐利亚州州长索德尔日前即呼吁取消乌克兰难民领取公民津贴的资格。

然而,这样做是否真的能为联邦政府省下一笔钱?可能需要好好算笔账。

德国是否应该让乌克兰难民退出“公民津贴”体系,转而领取金额相对更低的避难申请者补助?索德尔在德国电视二台的采访中明确表态,他“想要推动这项政策”,并表示“没有哪个国家像德国这样”为乌克兰人提供类似的待遇。

在索德尔看来,正是因为乌克兰人能领取较高的公民津贴,才导致其“就业率如此之低”,尽管他们普遍受过良好教育。数据显示,目前约有三分之一的乌克兰人在德就业。索德尔认为,当前的经济形势受到例如美方新关税政策的不利影响,德国的执政联盟因而需要“更新系统”。

不可否认的是,公民津贴体系的财政成本的确在不断攀升。资料显示,联邦政府2024年仅在这项补贴及其附带的租金和取暖费用补助方面,就花费了近380亿欧元,预计今年还将增长50亿欧元。

正如德国联邦就业研究所(IAB)专家恩佐·韦伯(Enzo Weber)指出的,通胀背景下,公民津贴的标准额度已连续两年显著上调。2023年1月,单身成年人每月补助增加53欧元,达到502欧元;2024年初再次提升至563欧元,同比增长12%。

此外,由于住房短缺、租金上涨以及能源价格高企,在“低保”体系中,国家为住房和能源支出的部分也在迅速上升。数据显示,2017年联邦政府用于补贴房租与取暖的支出为68亿欧元,而2024年已升至124亿欧元。今年的预算草案预计达到130亿欧元。

尽管引发公民津贴成本上升的这些结构性原因与外国移民关系不大,但不可否认公民津贴的领取者中有为数众多的外国人。2024年,德国共有约550万人领取公民津贴,有超过47%为非德国国籍者。

其中最多的是来自乌克兰的约70万人——他们领取的公民津贴总额就高达约63亿欧元;其次是叙利亚的逾50万人。另有来自保加利亚(约11万人)及其他东南欧国家的移民。

事实上,新一届联邦政府已经决定减少相关方面的开支。根据“黑红联盟”的协议,自2025年4月1日后入境德国的乌克兰难民将不再享有申请公民津贴的权利,而是应当按避难申请人的标准领取较低补助。索德尔希望取消所有乌克兰难民的相关权利,算是超出了联合政府的当前共识。

但即使按照执政联盟的计划,其效果也是存疑的。联邦就业局局长安德莉亚·纳勒斯(Andrea Nahles)预测,这项改变一年大约能节省9亿欧元。然而,由于政府也承诺会补偿各州和地方政府由此产生的额外开支,因此这项“节省”是否划算,仍待评估。

从数额上看,单身难民领取的“避难申请者补助”每月为441欧元,比公民津贴少122欧元,相当于节省了约22%。然而,地方政府仍要承担这些人的住房及取暖开支。同时,专家还指出,集中安置和繁杂的行政管理也将带来额外的成本——这些成本是否最终也要联邦政府来承担,目前尚未明确。

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许多乌克兰人具备高学历。IAB的韦伯指出,2024年1月至2025年7月间,领取公民津贴的乌克兰失业者中开始工作的比例从1.4%上升至3.2%,远高于整体公民津贴群体的平均值。

一旦像索德尔所主张的那样将乌克兰人排除出公民津贴体系,他们也将不再由就业中心负责。这意味着会失去包括求职指导、职业培训、资格认证等一系列有助于融入劳动市场的资源。正如韦伯所说:“要想摆脱失业,首先还是得先进入社会保障体系。”

所以,在乌克兰难民身上“精打细算”之后,德国政府的钱包真的能鼓起来吗?恐怕没那么简单。

欧洲时报德国版微信公众号:GermanReport

(编辑:李非)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