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小婺生综合报道】7月27日,美国与欧盟就关税争端达成原则性协议——欧盟商品将面临15%的关税,虽然较此前拟议的30%减半,但依旧对欧洲出口构成重大打击。
较于欧盟的紧张氛围,特朗普则显得轻松从容。《柏林日报》在当日的报道中讽刺称:“冯德莱恩乞求折扣,特朗普打高尔夫。”7月27日,特朗普在苏格兰坦伯利高尔夫度假村与冯德莱恩进行一小时会谈后宣布:“我们达成了协议,对各方都有好处。”冯德莱恩则在总结数月的关税争端时表示:“我们不应忘记最初的出发点。”她称该协议有助于稳定局势,是一份“好协议”。不过,该协议仍需欧盟27个成员国批准。
与美国达成协议的日本一样,欧盟预计也将做出诸多让步。特朗普透露,欧盟承诺将从美国购买价值7500亿美元的能源产品,并追加6000亿美元投资。他强调:“能源协议是这次谈判的重要组成部分。”
冯德莱恩对此予以确认,她指出,欧盟将大幅采购美国液化天然气、石油和核燃料,实现能源来源多元化。“我们为欧洲能源安全做出了贡献。”她表示。
此外,钢铁和铝关税仍是横亘在欧美谈判桌上的核心症结之一。对此,特朗普明确表示,现有的50%进口税“不会变动”,并称其为“全球性问题”。冯德莱恩则试图缓和态度,表示“将引入配额制度”,并呼吁美欧共同应对“全球产能过剩”。
德国总理默茨对此表示欢迎,称协议避免了一场可能重创德国出口经济的贸易冲突,尤其是汽车行业的关税将从27.5%降至15%,几乎减半。避免跨大西洋贸易关系不必要的升级是件好事,他赞扬了欧盟的“团结”与“谈判技巧”,并承诺将在后续细节谈判中“全力支持欧盟委员会”。
然而,德国工商界的态度明显更为谨慎。德国工商大会(DIHK)主席梅尔尼科夫(Helena Melnikov)称,虽然妥协让德国经济“暂时松了一口气”,但代价是以牺牲德国和欧洲经济”。她呼吁欧盟继续推动与美国达成一项“全面、公平、具前瞻性”的贸易协议。
德国工业联合会(BDI)则批评该协议是“代价高昂的妥协”。联合会贸易专家尼德马克(Wolfgang Niedermark)表示:“即使15%的关税也会对德国出口工业造成严重损害。欧盟此举释放出危险信号,表明愿意吞下痛苦关税。”
尼德马克指出,钢铁和铝行业将首当其冲。该行业本已在绿色转型与国际竞争中承受巨大压力,如今关税压力无异于雪上加霜。他呼吁欧盟拿出真正的竞争力战略,并展现出与美国博弈的政治意愿:“欧盟不能是单一市场,而必须成为一个有主张、有行动力的地缘政治实体。”
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IfW)所长舒拉里克(Michael Hüther)在社交平台X撰文表示:“与特朗普达成协议的短期经济成本对德国和欧盟来说是可控的,但没有理由庆祝这种贸易政策的绥靖主义。”他警告称,更高昂的代价将在未来逐步显现。
欧洲时报德国版微信公众号:GermanReport
(编辑:冀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