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中东欧
南方古猿“露西”首次踏上欧洲 在捷克国家博物馆公开展出

【欧洲时报8月26日秋狸编译】8月25日起,著名的南方古猿“露西”(Lucy)化石在捷克布拉格国家博物馆公开展出,欧洲公众将有机会在60天内近距离观察这具距今318万年的古人类遗骸。

一次历史性的展览

综合法国《西部报》《世界报》报道,半个世纪前,露西发现于埃塞俄比亚。这具珍贵的双足行走古人类标本于8月中旬被小心打包运至布拉格。

露西包括牙齿、头骨、骨盆和股骨在内的52块化石碎片,距今已有318万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珍贵、最古老的古人类学藏品之一”。捷克国家博物馆馆长米哈伊尔·卢卡其(Michal Lukes)强调,这具珍贵标本此前只在2007年至2013年间“去过一次美国”。他特别感谢了埃塞俄比亚国家博物馆提供此次罕见的借展机会。

参观者还将看到另一件重磅展品——“塞拉姆”(Selam)骨架。塞拉姆是一名两岁零七个月时夭折的南方古猿,比露西早约十万年。该化石发现于2000年,从未离开过埃塞俄比亚。

埃塞俄比亚方面介绍,这是一次“历史性”的展览,为公众提供了“近距离观察这些人类化石的难得机会”。

1974年11月24日,科学家们在埃塞俄比亚东北部阿法尔地区发现了露西的骨骼,重建出了她约40%的骨架。展览开幕式上,当时的团队成员之一唐纳德·约翰森(Donald Johanson)与捷克总理彼得·菲亚拉(Petr Fiala)以及埃塞俄比亚旅游部长塞拉玛维特·卡萨(Selamawit Kassa)共同出席。

埃塞俄比亚的形象大使

这具化石最初的编号为A.L-288-1,因科学家在发掘现场正听着披头士的《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而被命名为“露西”。她可能在11至13岁之间(对该物种来说属于成年)去世,身高不足1.10米,体重约29公斤。露西平时保存在亚的斯亚贝巴一间不对公众开放的特别房间内。

埃塞俄比亚遗产保护局局长阿贝巴乌·阿亚勒乌·盖拉(Abebaw Ayalew Gella)解释说,露西的发现“彻底改变了科学研究和我们对祖先的理解”。一是因为她保存得异常完好,二是因为其年代非常古老。与“世界上最古老的儿童”赛拉姆一样,露西是“埃塞俄比亚——人类发源地——的形象大使”。

长期以来,露西被称为“人类的祖母”。但如今,她更多被认为是“姑母”或“表亲”,因为她与现代人的直系血缘关系存在争议。2016年发表在《自然》杂志的一项研究表明,露西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生活在树上,并在树上睡觉以躲避捕食者。而她“很可能”就是死于一次坠落事故。

自那以来,在埃塞俄比亚、南非、肯尼亚以及乍得不断有新的化石发现,重绘了人类起源的图景。例如,距今700万年、被一些学者认为是人类最早祖先的“图迈”(Toumaï),以及距今450万年的“阿尔迪”(Ardi),都已进入史前“名人殿堂”,与露西并肩而立。

(编辑:皋离秋)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