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中东欧
匈牙利强烈反对欧美贸易协议:经济上的乌龙球

当地时间8月1日,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欧盟与美国达成的贸易协议是一份“糟糕的经济协议”,是“经济上的乌龙球”。对匈牙利而言,该协议将对企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匈牙利直接和间接出口到美国的商品价值约110亿美元,15%的关税意味着损失将达15亿美元。

中国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 欧尔班表示:“协议中要求我们从美国购买比以前多很多倍的能源,布鲁塞尔连一立方米的天然气都不购买,它没有国家,只有成员国,是成员国在购买能源。但我没有授权她(冯德莱恩)签订这样的协议,我不知道其他成员国是否授权,我不相信(授权)。另外,欧盟签订的协议承诺将向美国投资6000亿美元,然而,缺乏资金的欧洲应该吸引资金,而不是对外投资。我没有授权她,我也不相信其他国家的总理会授权。欧盟委员会主席对美国的承诺,不属于她的职权范围。她的职权是关税协议,如果我理解正确的话,向乌克兰提供武器的秘密条款也不在她的职权范围。我认为,这一切的背后,是美国人向乌克兰人提供武器,而我们欧洲人为此买单。”

7月2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美国已与欧盟达成新贸易协议,对欧盟输美商品征收15%的关税。冯德莱恩称,15%税率是欧委会能够达成的最佳结果。此外,钢铁和铝、芯片、酒三大关键领域的关税协议仍待定。特朗普称,欧盟还承诺购买美国7500亿美元的能源产品,并在美追加投资6000亿美元。此外,欧盟将大规模购买美国军事装备。对此,连日来,匈牙利政府和学界连续就该协议的不公平性和荒谬性给予强烈批评,认为冯德莱恩所说的“最佳结果”是“伪装成胜利的投降”,严重违背欧洲利益。

“伪装成胜利的投降”

匈牙利Oeconomus经济研究基金会分析师塞贝斯蒂安·霍瓦特近日撰文《欧美贸易协议:伪装成胜利的投降?》表示,冯德莱恩几乎接受了特朗普提出的所有条件,15%的出口负担明显是欧盟的重大损失,而她却将之视为胜利,这一说法难以成立。

以汽车出口为例,美国约2.9亿辆汽车中有45%至50%源自进口,其中近一半来自欧洲。欧盟生产的汽车近三分之一出口至美国,占对美贸易总额的15%。此前,欧洲普遍预测,欧美将达成类似英美协议中约定的条款,即美国对源自英国不超过10万辆的汽车征收10%的关税,超过这一数字的汽车将征收25%,此举被认为有益于抑制美国汽车大幅涨价并防止英国汽车行业崩溃。然而,在这一点上,欧盟未能促成美国让步。

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认为,美欧贸易协议将重创欧洲支柱产业——汽车业。关于协定中约定欧盟将在美国投资并购买美国能源,西雅尔多认为,一家公司是否在美国投资,由该公司自行决定,与欧盟委员会无关;另外,美欧之间没有油气运输管线,如何将能源运至欧洲?

 西雅尔多说:“发生了什么?到目前为止,欧洲供应商为汽车出口至美国支付2.5%的关税,现在他们要支付15% ,是以前的6倍。这真是一笔大买卖,太棒了!我们可以支付比以前高六倍的关税,冯德莱恩为此很高兴。在苏格兰,人们坐在她旁边为她鼓掌。人真有这种羞耻感吗?竟然有这样一个人代表欧盟。”

7月30日到访匈牙利的德国选择党联合领导人爱丽丝·魏德尔表示,欧美贸易协议对特朗普有利,对欧盟无益,特朗普“彻底欺骗了”冯德莱恩和欧盟,该协议并没有反映欧洲人民的意愿,反而证明了欧盟的软弱。此外,用欧洲纳税人的钱购买美国武器,用于一场欧洲不希望发生的战争(俄乌冲突),这十分荒谬。

欧洲汽车业界人士也纷纷表示,美欧贸易新协议无疑对欧洲汽车产业是一记雷霆重击。

欧洲政策中心政策分析师沃尔夫·福克曼强调,德国的汽车行业规模很大,向美国销售大量汽车。因此,如果其同时面临美国对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加征关税,那对他们来说无疑是灾难性的。

“如果你不在餐桌上,就可能会在菜单上”

美国前国务卿布林肯曾说,“在国际体系中,如果你不在餐桌上,就可能会在菜单上。”这一论调清晰地反映了美国奉行强权政治和丛林法则的外交逻辑。欧尔班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不是美国与欧盟签订贸易协议,而是特朗普将冯德莱恩“当作早餐吃掉了”,相比特朗普,冯德莱恩是“轻量级的谈判代表”。

此前,欧盟不少人都认为,作为世界经济一极,欧盟地位自然要比英国更高一筹,欧美协议肯定要优于英美协议。瑞典贸易大臣就曾信心满满地表示,“我们不会满意(英美)这样的协议”“10%的税率根本算不上什么协议。”而如今,欧盟的“胜利果实”在现实面前显得更像是被迫签下的“城下之盟”。

匈牙利总理府部长 古亚什·盖尔盖伊指出:“该贸易协议违背欧盟利益,对欧洲、对匈牙利都不利。如果匈牙利以自己的名义与美国,即欧尔班总理与特朗普总统来谈判,肯定会达成更好的协议。而这只是欧盟蒙受屈辱的一部分,我们给予美国关税豁免,却接受美国15%的关税。同样明显的是,脱欧后的英国能够达成比这优惠得多的协议,相比之下,欧盟委员会甚至承诺从美国购买大量能源和其他产品。这部分协议在法律上也值得怀疑,目前尚无争议的是关税政策属于欧盟的职权范围,欧盟委员会有权就此达成协议,而投资和能源政策显然属于成员国职权范围。”

依附美国的代价

欧洲智库比利时布鲁盖尔研究所的贸易专家尼克拉斯·普瓦捷(Niclas Poitiers)评价称,该协议暴露了欧洲外交政策的混乱。经济与防务无法割裂,如果你在安全上依赖他人,在商业上就不可能保持自主。他进一步指出,“接受这份极不平衡的协议,欧盟将自己对美国的附庸地位暴露无遗。”

在能源领域,长期以来,尤其是俄乌冲突爆发以后,欧盟有强烈摆脱对俄罗斯能源依赖的意愿,大力推行能源供应多元化战略。为此,欧盟还公布了旨在与俄罗斯能源“脱钩”的路线图,希望以此“重塑欧洲的能源安全与绿色未来”。不过,匈牙利Oeconomus经济研究基金分析员塞贝斯蒂安·霍瓦特认为,欧美协议中关于购买价值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产品的承诺,对欧洲能源安全而言非但没有任何改善,反而以更昂贵的价格,用依赖美国的方式取代了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

霍瓦特强调:“需要补充的是,从美国运往欧洲的能源成本更高。例如,液化天然气须经过冷却,用大型油轮运输到这里,然后在再气化终端中进行处理。这会产生相当大的额外成本。”

在安全领域,欧盟承诺将大量购买美国军事装备,然而,这与欧盟在3月峰会上提出的“提振自己的国防工业”计划相矛盾。根据该计划,欧盟将调动8000亿欧元打造“一个安全而有韧性的欧洲”,其中包括向成员国提供1500亿欧元贷款用于国防投资。冯德莱恩表示,贷款资金应专用于购买欧洲本土制造商的产品。如今看来,凭着这份欧美贸易协议,未来欧盟将重振美国国防工业的说法更为贴切。

协议签署后,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在社交媒体发文庆祝称,特朗普成功开启了世界最大经济体之一的大门,欧盟将开放其20万亿美元的市场,并首次完全接受美国的汽车和工业标准。这意味着,欧盟长期以来奉行的诸如劳工保护、环境保护、原产地保护、减碳、食品安全等“非关税贸易壁垒”将被迫废除。可以说,为了实现继续在经济上依附美国,欧盟这次下了血本,不仅放弃其长期坚守的市场开放底线,也顺带着放弃了经济主权。对此,欧尔班将其形容为布鲁塞尔的官僚们再次成功地戳中了欧洲工业的“肺”。

欧盟内外皆难团结

欧盟由27个成员国组成,各国经济结构、利益诉求不一,各成员国在不少问题上难以形成统一立场。例如在对外贸易问题上,德国对汽车关税更为关注,法国对葡萄酒出口更为上心,爱尔兰则对制药业关税的影响更为敏感……而欧盟的“盟友”——美国,不仅没有帮助其弥合内部分歧,反而趁势大挖墙脚,先是以新老欧洲分化欧洲,后是用左右之争挑拨欧洲内斗。特朗普曾多次表示,“欧洲人占了美国太多便宜”“欧盟的建立本就是为了搞垮美国”,欧盟是“世界上最具敌意和压榨性的税收和关税机构之一”,在美国眼中,大西洋彼岸的盟友随时可以是其最大的敌人。

俗话说,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对欧盟而言,应对外部威胁最好的措施当是加强自主战略。可惜的是,这份不平等的贸易协议将进一步加深欧洲对美国能源、经济、安全等方面的依赖,减缓欧洲的防务独立化和战略自主进程。

(编辑:夏莹)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