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中国新闻
A股时隔10年再破4000点 慢牛能否继续从容前行?

【欧洲时报网】28日,上证指数盘中突破4000点大关,最高触及4010点,创下2015年8月以来的十年新高。不过,在突破这一重要关口后,主要指数有所回落,上证指数最终收于3988点。全市场逾2900只个股飘绿,总成交额逾2.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市场人士分析指出,随着上证指数突破4000点大关,投资者当前普遍较为谨慎,增量资金入场意愿明显不足。不过,展望后市,在中美关系呈现缓和迹象、美联储大概率继续降息、“十五五”规划受益板块将面临主题性机会等多重利好因素共振下,A股慢牛行情依然值得期待。

4000点得而复失

北京《华夏时报》报道,28日,A股三大指数低开,早盘集体震荡上扬,当地时间10时15分,上证指数小幅拉升成功站上4000点。临近午间收盘,上证指数最高触及4010点,三大指数随后有所回落。

截至当天收盘,上证指数小幅下跌0.22%,报3988.22点,4000点得而复失;深证成指收跌0.44%,报13430.1点;创业板指跌0.15%,报3229.58点。此外,沪深300指数收跌0.51%,北证50指数跌1.2%,科创50指数跌0.84%。

Wind数据显示,A股沪、深、京三市全天总成交额约2.17万亿元,较前一日缩量1900亿元,连续第二个交易日成交额超2万亿元。

盘面上,热门行业板块中,军工装备、港口航运、非金属材料、机场航运、公路铁路运输板块涨幅居前,贵金属、风电设备、工业金属、美容护理、能源金属板块跌幅居前。

热门概念板块中,海峡两岸、兵装重组、中船系、福建自贸区、中韩自贸区板块涨幅居前,其中海峡两岸板块大涨逾4%;金属铅、黄金、次新股、稀土永磁板块跌幅居前。

从主力资金流向来看,净流入前三的行业板块为生物制品、文化传媒、玻璃玻纤,分别净流入15.89亿元、6.43亿元、5.52亿元;净流出前三的板块为半导体、有色金属、小金属,分别净流出78.2亿元、44.33亿元、43.18亿元。

全市场个股多数飘绿,收盘时有2908只个股下跌,其中10只个股跌停;上涨个股2366只,其中71只个股涨停。

指数归来,内核已变

广州《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当指数重回熟悉的点位,市场的内核却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历史上,上证指数在4000点上方的年份仅有三年:2007年、2008年、2015年。

A股市场经历了两次突破4000点大关的上涨:

2007年5月9日,大盘第一次突破4000大关,当时大盘处于牛市后期,万得全A指数PE在40倍左右,大盘历经5个月一直涨到当年10月才以6124点见顶,期间涨幅53%;

第二次突破4000点,是时隔8年后的2015年4月8日,当时万得全A指数PE为20.41倍左右,之后加速,2个月后,当年6月大盘到达5178点,期间涨幅30%。

目前,市场静待第三次突破。万得全A指数PE为17.91倍。从估值来看,显然目前市场更为理性。

虽然同为4000点,但与2015年8月18日时最后一次4000点相比,A股市场已发生巨大变化。

这十年间,A股总市值从52万亿元增至107万亿元,实现翻倍增长;全市场股票数从2600多只增至5400多只,股民总数从9300余万人增至超2.4亿人,融资余额从1.4万亿元增至2.4万亿元,北向资金也从千亿规模增至今年三季度末的2.6万亿元,机构投资者占比显著提升。

从产业格局看,2015年8月18日之前上市的公司中,近10年以来涨幅最大的10只股票股价上涨均超过10倍,中际旭创、胜宏科技、天孚通信排名前三,10倍股中电子、通信、电力设备等三大行业合计占80%,反映出科技板块是领头羊。

2015年,站在4000点舞台中央的是传统的银行、券商、地产等传统产业。而今天,引领市场的是以新能源、人工智能、半导体、生物医药为代表的“新经济”板块。十年前,A股市值前十大多被金融、能源巨头占据;如今,宁德时代、比亚迪等硬科技企业已跻身前列。

市场观望情绪较浓

巨丰投顾投资顾问总监郭一鸣表示,今日A股在突破4000点的过程中,市场情绪并未出现高涨,增量资金入场意愿明显不足。

在他看来,这背后有三重关键因素:一是经过前期连续反弹,部分板块估值已回升至合理区间上方,性价比下降,对新增资金的吸引力减弱;二是宏观经济数据虽总体平稳,但尚未出现强劲复苏的明确信号,长线资金仍保持观望态度,不愿轻易加仓;三是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仍在,美联储政策走向、地缘政治风险等变量,持续影响着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制约了资金入场的积极性。

从外围市场表现来看,10月27日,美、英、日、韩等多国股市均创下历史新高。但在10月28日,亚太主要股市普遍下跌,日韩股市均从历史高位小幅回落,其中日经225指数小幅下跌0.58%,韩国综指收跌0.8%。外围市场普遍回落,也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A股市场的风险偏好。

上证指数时隔十年突破4000点,也意味着市场已经积累了较为可观的涨幅。数据显示,截至10月28日收盘,相较今年4月初的低点,上证指数累计涨幅达31%,创业板指累计涨幅更是高达约84%。

不过,机构研究人士普遍对后市较为乐观。湘财证券分析师仇华在10月28日发布的研报中分析称,从市场面看,国内资金方面大概率继续保持相对宽松,主要来源是长期资金入市和居民存款继续保持流向权益市场。此外,美联储10月大概率会继续降息,也利好资金面状况。

机构称慢涨有望延续

10月28日至29日,美联储将举行议息会议,目前市场普遍预计届时美联储将再度降息25个基点。星石投资相关人士表示,目前美国利率绝对水平较高,历史上美联储降息周期的终点多在2%以下,未来降息的空间依然较大。

该人士分析指出,全球资产定价会受到美元锚的影响,在弱美元的大周期下,以A股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市场迎来资产重估,尤其是在盈利趋势也支持估值重估逻辑的情况下。资产重估本质上是资金流的重新分配,这个趋势远没有结束。

仇华认为,长维度来看,目前A股市场处于新“国九条”行情+类“四万亿”投资的重叠趋势中,A股市场大概率继续以“慢牛”态势运行。短维度来看,中美贸易大概率有所缓和,“十五五”规划受益板块将面临主题性机会,预期11月份A股市场将依然能够保持宽幅震荡、逐级抬升的态势。

郭一鸣表示,A股后续大概率还有上行空间。当前政策托底信号明确,流动性维持合理充裕,市场整体下行空间已被显著压缩,指数仍具备再次上攻4000点的潜力。

“但这一过程大概率不会一蹴而就,短期内市场或将在4000点附近反复震荡,以消化前期获利盘与套牢盘压力,而要实现有效突破,市场还需找到新的上涨逻辑与领涨主线,仅靠现有热点的零散轮动难以形成持续动能,只有出现能凝聚资金共识的核心主线,才能推动指数真正站稳4000点。”郭一鸣说。

中原证券分析师张刚认为,当前A股市场面临多重利好因素的共振,“十五五”规划明确了未来五年国家发展战略,突出强调科技自立自强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为市场提供了清晰的投资路径。中美关系呈现缓和迹象,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显著提振了市场风险偏好,为A股市场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A股慢涨行情有望延续。

对投资者而言,张刚表示,操作上宜均衡配置,在科技成长与红利价值之间寻求平衡,兼顾进攻与防御。他预计,短期市场以稳步震荡上行为主,但仍需密切关注政策面、资金面以及外盘的变化情况。

A股“红包雨”来了

深圳《证券时报》报道,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10月27日,已有95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三季度分红预案,合计拟派发金额达108.70亿元。今年半年报有837家公布现金分红方案,合计分红金额超6594.78亿元,而在今年一季报披露期间,也有13家上市公司发布现金分红方案,分红金额达58.65亿元。

港股市场在季度报告陆续披露的情况下,也有多家上市公司公布了现金分红方案。恒生银行、中电控股、华新水泥、重庆银行、汇丰控股等多家港股上市公司公布了三季度分红预案。

高频、稳定的现金回报正从政策倡导转向市场实践,成为上市公司提升投资者获得感的核心抓手。受访人士认为,稳定分红是上市公司质量的试金石。投资者收获的不仅是现金“红包”,更是对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信心。当高频分红成为一种趋势,市场将逐渐向成熟市场迈进。

高频次分红成为趋势,本质上是市场成熟度提升的体现,也是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双重作用的结果。畅力资产董事长宝晓辉指出,近年来,险资等长线资金在A股和港股市场的持股比例提升,这些资金追求长期、稳定的现金流回报,自然会选择追捧高分红公司,而企业为了吸引这部分核心资金,不得不重视分红这一指标。

与此同时,近年监管层不断强化分红要求,比如新“国九条”明确规定,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对多年未分红或分红比例偏低的公司,限制大股东减持、实施风险警示。加大对分红优质公司的激励力度,多措并举推动提高股息率。增强分红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期性,推动一年多次分红、预分红、春节前分红。

“在分红长期不达标的情况下,企业甚至是可能会失去融资资格。这将会倒逼企业主动分红,央国企在被要求将‘市值管理’纳入考核后,公司的分红意愿也在显著提升。”宝晓辉表示。

(编辑:李朔)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