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今年国庆中秋假期,中国楼市整体延续调整态势,重点14城新房日均成交量同比下降近三成。假期期间,北京、上海、深圳等核心城市在前期政策优化带动下热度不减,但多数二、三线城市表现平淡,市场分化趋势进一步加剧,凸显当前房地产市场的结构性特征。
房企推特价房“抢跑”
上海一财网报道,今年国庆小长假,适逢各地推出楼市新政,一线城市通过优化限购放出大量“房票”。趁政策利好仍在释放,房企集体加大了营销力度,国庆小长假也未松懈。
“这个盘首开去化七成,国庆还推出特价房,可以申请专属9折优惠。”10月9日,北京昌平区一楼盘销售代理表示,该项目9月底开盘,因配套较好、得房率约95%,目前首开房源仅剩两成,假期全部“降价处理”。
北京通州区一均价6万元(人民币,下同)的新盘也大力促销,据项目销售代理出具的房源表,国庆假期该盘推出多套特价房,原总价646万元的房源、假期一口价568万元,原总价639万元的房源、现一口价553万元,整体降价幅度在60至80万元。
另一位于房山区的项目,假期推出更大力度折扣,原价555万元的房源、现折扣价388万元,还能再打九折到349万元,不过特价房仅五套;还有昌平区一新盘也针对95平方米的户型,推出10套直降近百万的特价房。
房企“促销潮”的另一面,北京部分即将入市的热门新盘,则迎来较大人流。据北京璞樾透露,项目在“十一”实现超3600人次到访。另一朝阳区东四环项目,假期售楼处人流涌动,3日一则现场视频显示,沙盘处几乎围满购房者。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10月1日至8日,北京新建商品住宅日均成交0.61万平米,较去年国庆假期增长52%;二手房日均成交19套,较去年国庆假期增长73%。
北京之外,不少城市的房企也“摩拳擦掌”,通过特价房等方式吸引购房者。
中指方面表示,假期深圳开发商通过打折、首付分期、工抵房等方式加速去化,光明、福田等核心区域热度有所回升。10月1日至8日,深圳新建商品住宅日均成交0.23万平米,较去年国庆假期增长22%。
乐有家研究中心数据也显示,对比9月24日到9月30日,10月1日至10月7日,乐有家门店二手房签约量环比上涨15%,新房签约量环比上涨120%,新房上涨非常明显,新政对新房市场的去化带动明显。
目前,深圳出台新政已满月,乐有家方面称,这一个月以来,门店新房看房量环比上涨49%,新房签约量环比上涨46%。限购政策放开的区域,交易涨幅较大,比如大鹏、光明、龙华、罗湖等,均比中心区域涨幅大。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金九”成色较足,一方面是节前政策纾困,深圳大幅度调整外围限购政策;另一方面,开发商和相关部门在9月至“双节”期间,举办了近30场宣传推介活动,甚至到东北推荐,进一步提振了市场热度;同时,9月份及国庆期间,在售新盘促销力度较大。
市场分化仍在加剧
北京《中国经营报》报道,从地方层面来看,今年以来中国各地出台超470条政策,自9月份以来,核心城市继续优化需求端政策。如深圳市继续放宽非核心区域的购房资格;上海市优化房产税政策;深圳市、河南省等地扩宽提取公积金可使用范围,支持提取公积金支付购房税费、用于住房装修等。但市场表现来看,除核心城市市场有所修复外,多数城市楼市表现相对平淡,市场仍面临一定调整压力。
另一方面,房企在拿地端的谨慎将进一步加剧市场分化。自今年以来,多家头部房企在核心城市获取了较多优质地块。据克而瑞监测,上海、杭州、北京、成都、西安等城市前8个月招拍挂土地成交金额均超350亿元,背后与这些城市楼市行情密切相关,“以销定产”模式下倒逼房企更加积极补仓核心城市优质地块。
9月份,重点城市中,北京、上海、杭州、成都、南京等地均进行宅地出让活动,其中上海、杭州、成都优质地块土拍热度仍较高,房企举牌积极,多宗地块溢价率超10%,杭州拱墅区康桥单元地块溢价率超20%;北京、广州各成交2宗宅地,但地块质量相对一般,均底价成交;青岛、南京、武汉等地土地市场持续低温运行。
中指研究院分析师王建梓指出,房企上半年在核心城市竞得的部分地块预计将在四季度逐步入市,新增供应增加有望对核心城市新房销售形成一定支撑,“好城市+好房子”仍具市场机会;而近两年新项目供应偏少的城市,则仍将以去库存为主;二手房受挂牌量维持高位影响,短期或将延续“以价换量”行情。
中指研究院研究主管陶淑茹表示,后续政策仍将继续维持宽松基调,预计将继续聚焦“止跌回稳”目标,推动已出台各项政策加快落实。而核心城市新房供应或迎来温和改善,预计将对市场形成一定支撑,但更多城市新项目较为有限,市场分化行情将延续。
值得注意的是,10月召开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研究关于制定“十五五”规划的建议,有望为房地产未来五年发展指明方向。
“买房人”选品更加严苛
据北京中关村观萃项目透露,现阶段购房者观望情绪较重,叠加项目周边已有3000余套存量新房,且10月昌平南即将新供2000套新房,客户决策周期普遍拉长,客户核心需求是既要求高品质、好产品、也要高性价比。
上海奉贤御湖境项目方面也表示,当前市场观望情绪仍在,购房者容易被二手房降价扰动,影响对后市的判断;同时对产品要求更高,在小区的配置如会所、架空层等方面较以往更严苛,对户内精装也表现出更高要求。
天津天琅项目方面称,目前购房者重点关注项目如期交付能力、未来保值能力,因此要加大“所见即所得”的实体展示,包括实体样板间、实景会所及周边配套。
受此影响,房企普遍加大了对“好房子”、得房配套等方面的打造,并有一定成效。
展望后市,中指研究院表示,上半年房企在核心城市拿下较多优质地块,并有望在四季度逐步入市,对新房销售形成一定支撑,预计“银十”市场将延续分化态势。二手房方面,预计10月交易活跃度将继续回升,但“以价换量”态势短期难改。
9月中国百强房企销售额环比回升
中新社报道,9月份,中国标杆房企销售额环比回升。
中指研究院研究主管陶淑茹9日在一场月度房地产形势分析会上表示,9月份,百强房企销售总额环比增长11.9%,部分房企销售表现较为强劲。总体而言,高质价比的“好房子”仍能赢得市场。
另据克而瑞研究中心统计,9月份百强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2527.8亿元,环比增长22.1%,同比增长0.4%。当月,同比数据止跌回升,不过,房企单月业绩规模整体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该机构统计数据还显示,9月份,百强房企中,有72家房企单月业绩环比增长,其中45家企业单月业绩环比增幅大于30%,包括华润置地、建发房产、中国铁建、电建地产、邦泰集团、中建东孚等。
推盘力度加大是推动房企业绩回升的重要因素。数据显示,9月份,重点城市新房市场供应量环比大增55%,达到年内次高;新房成交量环比上升18%。
伴随销售回升,房企拿地投资的力度也随之加大。据中指统计,1至9月,百强房企拿地总额7278亿元,同比增长36.7%,增幅较1至8月扩大8.7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除在公开市场以招拍挂形式拿地外,部分房企通过收购形式获取大量土地。例如,9月,中海地产、招商蛇口、中旅投资等联合收购上海徐汇东安城市更新项目。
陶淑茹表示,预计年内各地将继续聚焦“止跌回稳”目标,推动已出台的各项政策加快落实。核心城市新房供应或迎来温和改善,对房地产市场和房企销售预计将形成一定支撑。
(编辑:李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