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中国新闻
安徽黄山:徽州有“活鱼” 古老又新鲜

在黄山市歙县汪满田村,有一条六百岁的“鱼”,烛火为鳞、纸竹为身。

它可是一条有来历的“鱼”。

徽州古城府衙广场表演非遗“汪满田鱼灯”,锣鼓阵阵敲、歌舞伴鱼灯,市民和游客跟随鱼灯“摸摸头,摸摸尾”,拍客追随鱼灯拍抖音拍视频,与鱼灯合影打卡留美丽。(图片来源:吴建平 摄)

烟花起,锣鼓响。它摇动竹篾棉纸制成的鳞尾,披一身手绘纹样,在灯火中熠熠生辉。前方,10米“鱼王”威风开路;身后,8米大鱼沉稳压阵;小鱼们蹦跳穿梭,如一川流动的光,绕过祠堂、古桥与斑驳的马头墙。

它的诞生,源于敬畏。汪满田多木构老屋,村西石壁如镜反射阳光,曾屡引发火灾。先民以竹为骨、纸为肤,扎成鱼灯,每年元宵沿河巡游,借“神鱼”佑护村落,后来成为人们延续六百年的约定。

在歙县,它有一个大家族——“瞻淇鱼灯”“渔梁鱼灯”是它的兄弟姐妹,三盏灯都已游出徽州。


市民和游客跟随鱼灯“摸摸头,摸摸尾”,拍客追随鱼灯拍抖音拍视频,与鱼灯合影打卡留美丽。(图片来源:吴建平 摄)

它们是抖音7.5亿播放量的“顶流”,是全网曝光45亿次的“安徽十大非遗玩法”,是走进瑞士日内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部、纽约时报广场、罗马新春游园会的“文化大使”;也是《原神》《江南百景图》里的角色,是霸王茶姬、华为、森马等知名商业品牌争相联名的“文创符号”。

2024年以来,鱼灯带动歙县文旅消费超50亿元人民币,变身125款属文创产品,主题民宿、咖啡店、沉浸剧场相继涌现。2025年春节,15万名游客涌入歙县……

2025年8月12日,“歙县非遗鱼灯保护与发展协会”正式成立——它们的兄弟姐妹,有了共同的家。

“鱼灯不是被供着的,它是活着的。”游客罗菲的话让人感动。是的,它们不只是非遗名录里的一行字,它们也是徽州人生活里红火透亮、古老新鲜的“活鱼”,点亮新时代的夜晚。(李丹青)

(编辑:李璟桐)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