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中国新闻
新标准禁用“复原乳”原料 中国产灭菌乳正式进入“生鲜”时代

【欧洲时报网】9月16日起正式实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灭菌乳》第1号修改单明确,中国生产灭菌乳只能以生乳为原料,不再允许使用复原乳。这意味着中国人的“奶罐子”,正迎来风味与营养的双重提升。自此,灭菌乳产品全面进入“生鲜”时代。

标准中删除复原乳内容

北京《新京报》报道,依照《灭菌乳》旧国标规定,超高温灭菌乳是指以生牛(羊)乳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复原乳,在连续流动的状态下,加热到至少132℃并保持很短时间的灭菌,再经无菌灌装等工序制成的液体产品。

此次1号修改单,将超高温灭菌乳的定义修改为“以生牛(羊)乳为原料,在连续流动的状态下,加热到至少132℃并保持很短时间的灭菌,再经无菌灌装等工序制成的液体产品”,删除了原标准中“添加或不添加复原乳”的表述。该标准下另一类“保持灭菌乳”同样删除了复原乳有关表述。原标准中对复原乳有关的标识规定也一并进行了删除。

复原乳又称还原奶,是指把牛奶干燥成乳粉后,再添加一定的水或牛奶制成的乳液。中国国务院早在2005年就发布了《关于复原乳标识标注有关问题的通知》,提出巴氏杀菌乳(低温鲜奶)中不允许添加复原乳,鼓励使用生鲜乳。凡是在酸牛乳、灭菌乳中使用乳粉的商品必须在包装上标注“复原乳”字样及使用比例。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完善液态奶标准,规范复原乳标识,促进鲜奶消费。

灭菌乳又叫“纯牛奶”,与保质期较短且需低温储存的巴氏奶相比,最大特点是保质期可达到6个月以上,且可常温储存。另一区别在于,在此次《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灭菌乳》1号修改单实施前,灭菌乳除使用生牛乳作为原料外,还可添加复原乳作为原料。而1号修改单的出台,也被业内视作为《灭菌乳》新国标修订做准备。

2023年12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评审委员会就21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就包括《灭菌乳》的国标修订。此次《灭菌乳》修订征求意见稿,明确“仅以单一品种生乳为原料”,去掉了“牛羊”奶源限制,增加了水牛乳、牦牛乳、骆驼乳、马乳、驴乳等特色奶畜乳的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限定。另一重要变化是删除“添加或不添加复原乳”的表述,明确“仅以单一品种生乳为原料”,同时删除了有关复原乳的标识规定。

此后,灭菌乳去复原乳进程开始加快。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部署落实灭菌乳国家标准。同年3月,农业农村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25—2030年)》,提出修订灭菌乳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提升乳制品加工水平,规范复原乳标识标注。3月16日,中国国家卫健委与市场监管总局发布GB25190-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灭菌乳》第1号修改单(简称《灭菌乳》新标准),明确灭菌乳只能以生乳为原料,不再允许使用复原乳。

复原乳营养价值低?

中新网报道,鲜牛奶、纯牛奶先后禁用复原乳,不少消费者对复原乳的营养价值产生了疑问:复原乳还能不能喝?

中国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阮光锋表示,简单理解,复原乳就是将奶粉还原成液体奶,给婴幼儿冲泡的配方奶粉,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复原乳。纯牛奶禁用复原乳,一方面是区分管理,另一方面是为了鼓励用生牛乳。

“人们对复原乳最大的担心就是‘高温破坏了营养’,但实际上,加热对复原乳营养的破坏远没有那么大。而且,牛奶只是人们日常众多饮食中的一种,它的优势在于提供优质蛋白质和钙,这两种成分几乎不受高温的影响。加热会损失一些维生素,但损失程度比我们想象的要小得多。”阮光锋称。

因此,阮光锋认为,复原乳并不是“劣质产品”,也不是没有营养的“差等生”,更不是“假牛奶”。只要它规范生产、规范标注,消费者就可以放心购买。他介绍,单看营养价值,巴氏奶(鲜奶)相对常温奶、复原乳有一定优势,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实际上,我们平时在选购食品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好处’,也要考虑价格、安全性和便利性等问题。比如巴氏奶,在从奶场到餐桌的整个流程中需要全程冷链,这在不产奶地区,尤其是人口居住比较分散的农村地区,实现起来难度很大,成本也高得多。而且,一旦有些环节不能保障冷链,安全性就无法保障。在这方面,复原乳和常温奶就有自己的优势,它们不需要严格冷链也能较长时间地保存。”阮光锋称。

(编辑:李朔)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