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下文简称“服贸会”)健康卫生服务主题展馆里,传承千年的中医智慧与全球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悄然融合,智慧医疗的未来愿景初步显现,吸引了现场国际参观者的目光。
2025年9月12日,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健康卫生服务主题展馆里,传承千年的中医智慧与全球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悄然融合,智慧医疗的未来愿景初步显现,吸引着全球参观者的目光。图为参观者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展台体验中医仿真四诊AI机器人诊脉。(图片来源:本文图片均由李月枝 摄 )
在中科尚易的展台,一台AI循经调理机器人正在为体验者进行背部按摩。该公司工作人员刘会亮向记者介绍称:“我们的机器人基于大数据分析和视觉巡航,针对不同体型的患者计算出穴位的精确位置,仿生机械臂沿着人体经络走位,结合高频激振、恒温热场和磁疗三种方式,真正实现经络疏通。”
2025年9月12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展台,参观者体验三部九候康养机器人。据介绍,该机器人是一款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结合智能成像分析技术、中医脉诊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康养机器人。主要面向养老、康养、药食同源、保健产品等大健康领域机构。
来自德国的韦伯在体验后表示:“作为长期伏案工作者,经常背痛,这个机器人不仅能找到最疼的点,温度也恰到好处,按起来很舒服。”
不远处,中国中医科学院展台展示的中医仿真四诊AI机器人吸引观众排起了长队体验。据介绍,该机器人基于中医望、闻、问、切等多模态数据构建了“三部九候大模型”云平台,可给出诊断、辨证、治法方药和养生方案等中医诊疗方案,为远程诊疗、基层社区服务诊疗等提供辅助。
2025年9月12日,工作人员指导体验者使用仿真四诊AI机器人号脉。
“机器人手指上装有三个独立的传感器,通过按压力触达患者手臂的寸关尺三部,实时反馈脉象数据,并据此调整压力,通过云平台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提供一致的脏腑功能评估。”医院实验中心助理研究员刘佳接受采访时表示,“完成左右手六部的采集需要90秒左右,与人工号脉的用时相近。”
2025年9月12日,仿真四诊AI机器人用过手指安装的传感器为体验者诊脉。
北京市民李先生关注着显示屏上变化的心率曲线,告诉记者,“挺特别的体验,以后在家也能找中医专家看病了。”不过,李先生也对此持谨慎态度,“机器缺乏人手的情感温度和直觉判断,替代人类中医仍需要时间。”
2025年9月12日,中科尚易展台展示的AI循经调理机器人。据介绍,该机器人基于大数据分析和视觉巡航,针对不同体型的患者计算出穴位的精确位置,仿生机械臂沿着人体经络走位,结合高频激振、恒温热场和磁疗三种方式,真正实现经络疏通。
刘会亮也思考了这一问题:“机器人并非要替代中医,而是通过技术延伸他们的能力,传承他们的医道,一位名老中医的经验可以通过人工智能让更多人受益,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医疗环节。”
2025年9月12日,中科尚易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联合研制的小易智通机器人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关注。
林女士旅居欧洲多年,有着丰富的医疗行业从业经历,在她看来,中医在海外有着广泛知名度,这款设备不仅可用于远程医疗,还能为中医有效性研究提供数据支持,这对国际市场有吸引力。
据刘会亮介绍,AI循经调理机器人在北京中医医院临床满意度达98.8%,他已在服贸会上接触到一些有意向的合作者。刘佳也表示,中医仿真四诊AI机器人作为成熟的科研成果正在服贸会寻找商业化合作契机。(文/林听)
(编辑:夏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