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中国新闻
中国六大行半年报出炉 平均每天净赚约37.8亿元

【欧洲时报网】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等六大中国国有行近日纷纷披露了半年报。数据显示,国有六大行总资产规模稳步提升,经营业绩则有升有降。经计算,按照6841亿元(人民币,下同)净利润和上半年181天计算,六大行上半年平均每天净赚约37.8亿元。

归母净利润合计超6800亿元

《北京日报》报道,2025年上半年,中国6家国有大行合计实现营业收入超1.8万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6825亿元。

具体来看,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均达千亿元级,分别为1681.03亿元、1395.10亿元、1175.91亿元、1620.76亿元,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460.16亿元、492.28亿元。

从变化趋势来看,农业银行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增速较快,同比增长2.66%。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归母净利润则同比下降。

从多家银行业绩说明会上透露的信息来看,当前背景下,银行正在摒弃单纯的规模情结。

例如,工商银行行长刘珺在该行中期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工商银行发挥的是“主力军、压舱石、稳定器”作用。“我们认为,匀速或许是最快的,平衡或许是最好的,我们一直秉承这一理念推动工商银行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刘珺说。

低利率环境中,商业银行普遍面临净息差持续收窄、利息净收入承压的问题。中国多家国有大行管理层均表示,正通过主动适应利率变化来稳定利息收入、多措并举拓宽非息收入来源等方式缓解息差压力。

“总的来看,预计下半年净息差下行压力仍然是行业共性,但降幅将进一步收窄。净息差是商业银行综合平衡让利实体经济、自身稳健增长、商业可持续性等多目标后的结果,与三个关键因素紧密相关:一是货币政策对资产负债两端的影响,二是社会信贷需求的变化趋势,三是银行自身资产结构的调整能力。”工商银行副行长姚明德说。

防控风险是金融工作永恒的主题

新华社报道,防控风险是金融工作永恒的主题。整体来看,截至今年6月末,5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较2024年末有所下降。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最低,为0.92%;中国银行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降低0.01个百分点,为1.24%;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不良贷款率均为1.28%,分别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0.03个百分点;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不良贷款率均较2024年末降低0.01个百分点,均为1.33%。

多家大行高管亦在业绩发布会上回应相关问题。中国银行副行长武剑表示,2025年以来,中行进一步强化了信用风险管理,不断提高了精细化管理水平,特别提高了资产处置的质效,上半年风险管控成效较好。

他直言,目前风险管控压力主要集中于三大领域,“一是境内对公方面,主要为地产风险,目前仍在持续出清。从新发生不良情况看,房地产业仍是目前境内新发生不良的第一大行业,但预计房地产市场有望逐步止跌回稳;二是个人业务方面,上半年个人经营贷款、个人消费贷款新发生不良的比率均比同期有所增加,预计资产质量在一定时间内仍持续承压,中行也将加强全流程风险管控;三是境外业务方面,上半年新发生不良的同比已出现下降趋势,但由于下半年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仍未减弱,因此我行将进一步强化重点领域研判,以应对化解相关风险。”

交通银行副行长顾斌表示,集团上半年新发生不良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上升,主要集中在零售小企业和信用卡领域。面对不良压力,交行加大清收处置力度,上半年累计处置不良贷款378亿元,同比增幅达27.9%,其中境外分行大额项目处置取得突破性进展。此外,通过持续强化催收处置,交行也实现了不良贷款率的逐季好转。

邮储银行副行长、首席风险官姚红表示,该行始终坚持审慎的风险偏好,今年上半年继续控增量、化存量,严守资产质量管控的底线。截至6月末,全行不良贷款率达0.92%,关注率为1.21%,尽管较上年末有所上升,分别上涨0.02个百分点和0.26个百分点,但绝对数值仍是行业均值的约60%,继续保持了行业较优水平。

(编辑:李朔)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