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中国新闻
泡泡玛特业绩跨越式增长 能否成为世界级IP?

【欧洲时报网】8月20日,中国潮玩品牌泡泡玛特(POP MART)召开2025中期业绩发布会,创始人王宁表示,集团取得了有史以来最好的业绩,预计全年营收不低于300亿元(人民币,下同)。有学者指出,泡泡玛特业绩跨越式增长揭示了情绪价值在Z世代消费中的巨大潜力,但其未来成败取决于IP(玩偶知识产权)的生命力、商业伦理及增长模式。

谈业绩指引:“感觉应该300亿也很轻松”

中国央视新闻报道,作为今年港股市场新消费板块代表之一,19日泡泡玛特国际集团发布2025年半年报。财报显示,上半年泡泡玛特营收138.8亿元,同比增长204.4%;经调整净利润47.1亿元,同比增长362.8%。

对于未来预期,王宁表示,今年年初的时候,我们说有信心实现50%的整体增长。去年是100亿,今年希望能够做到200亿,“现在感觉今年应该300亿也很轻松”。对于业绩本身,王宁表示有信心取得好的业绩,但他更关注的是整个集团的健康度。

泡泡玛特半年报显示,其收入按区域划分为中国、亚太、美洲以及欧洲及其他地区四大部分。其中,中国收入达到人民币82.83亿元,同比增速135.2%;亚太收入达到人民币28.51亿元,同比增长257.8%;美洲收入达到人民币22.65亿元,同比增长1142.3%;欧洲及其他地区实现收入人民币4.78亿元,同比增长729.2%。王宁表示,整体来看的话,泡泡玛特进一步的全球化得到了验证,现在初步获得了一个比较好的成绩。

关于健康度,王宁称,就算在上半年持续破圈,品牌势能非常强的时候,泡泡玛特也并没有非常激进地开店,上半年国内门店没有太多增加,而且预计今年国内的门店净增长不超过10家。泡泡玛特对国内门店的要求是希望尽量不增加,但希望把每个门店能够做好。在IP的发展方面,泡泡玛特追求的是一个健康发展的IP平台,LABUBU销售的占比是非常健康的占比。

关注以IP为核心的集团化

按产品类别来看,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泡泡玛特毛绒品类实现营收61.4亿元,同比增长1276.2%,占比44.2%;手办实现营收51.8亿元,同比增长94.8%,占比37.3%;MEGA实现营收10.1亿元,同比增长71.8%,占比7.3%;衍生品及其他营收15.5亿元,同比增长78.9%,占比11.2%。

“这几年最大的战略是以IP为核心的集团化和国际化”,王宁表示,这是泡泡玛特IPO之后的第五年,前五年相当于之前制定的国际化策略进一步获得成功,未来泡泡玛特也非常关注以IP为核心的集团化。发布会聊了很多毛绒和现有的产品、开店和扩张,但泡泡玛特还在做一些其它的事情,饰品业务、乐园业务、数字娱乐业务等等,有些做得还不错,有些还有很多挑战,但整体来讲对整个IP的延展非常有信心。

王宁介绍,以乐园为例,明年“1.5版本”就会跟外界见面。就算关了50%的面积,今年的人流量还是超过去年全年,整个乐园收入也超过去年全年。据悉,泡泡玛特城市乐园于2023年9月在北京正式开园;2025年4月,乐园部分区域进行设备升级,将带来更丰富的主题区域和游乐设施。

王宁表示,不管是乐园业务、饰品业务还是积木业务,泡泡玛特会持续地对这些业务进行迭代和优化。除了这些业务以外,泡泡玛特还在做很多其它可以延展业务的尝试,以IP为核心的集团化依旧是未来很核心的方向。

北京《经济观察报》报道,在国际化方面,多位泡泡玛特高层称,海外市场增长的确超预期,市场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其中,美国已拥有门店超40家,该市场在去年下半年进入快速增长期,今年预计将持续保持增长。司德透露,未来一两年将会在美国市场保持相对以前更快的开店速度,选址在大城市的地标性位置,但会更关注门店品质而不是门店数量。

泡泡玛特联席首席运营官文德一介绍,目前泡泡玛特海外门店共有140家,预计年底海外门店数量将超过200家。下半年,泡泡玛特计划在卡塔尔的多哈机场开出首店,进入中东市场。

未来展望:打造世界级IP生态

香港中通社报道,分析指出,泡泡玛特的惊人业绩得益于多重因素共振。首先,全球IP热潮,尤其是Labubu的现象级爆火,成为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其次,全球化战略的显着成效提供了强劲支撑。其三,多元化品类与高效运营进一步巩固了竞争优势。13大艺术家IP均实现过亿收入,显示出IP矩阵的健康与多样性。大消费行业分析师杨怀玉指出,泡泡玛特的成功证明了潮玩产业的竞争核心在于文化符号的全球化能力,结合中国成熟的供应链与AI驱动的数字化运营,为行业树立了标杆。

尽管业绩亮眼,泡泡玛特的高估值与IP依赖引发市场关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韩洪灵分析,当前市值已充分反映可预见的利好,短期内存在泡沫风险。泡泡玛特的轻资产模式——预售制低库存、高周转,结合低成本IP孵化和代工生产——支撑了其高毛利率与50亿元的自由现金流。然而,未来2至3年,估值或需回归理性。

此外,IP依赖与黄牛问题亦是挑战。Labubu的爆火虽推动业绩,但也带来乱象。6月10日永乐春拍中,一只薄荷色初代Labubu拍出108万元天价,随后全球抢购热潮与黄牛炒作导致二级市场价格波动。韩洪灵提到,单一IP的生命周期有限,过度出圈可能削弱稀缺性,导致核心粉丝流失。泡泡玛特需持续孵化新爆款IP,以维持增长动能。

还有,盲盒机制的商业伦理争议不容忽视。韩洪灵指出,盲盒的“多巴胺刺激”与稀缺性设计虽有效驱动消费,但被批评为“收割年轻人情绪税”,可能引发监管风险。

泡泡玛特会员数增至5912万,贡献91.2%销售额,复购率50.8%。摩根士丹利认为,其在美、欧、日及东南亚的IP资源挖掘潜力巨大。公司升级全球架构,设立四大区域总部,进驻英国剑桥、印尼巴厘岛等地标。

泡泡玛特6月推出珠宝品牌popop,首店落户上海;HIRONO小野店涵盖服饰家居;并传出进军乐园。韩洪灵预测,未来2至3年,泡泡玛特净利有望达到100亿元。第一曲线(潮玩)已实现边际成本递减;第二曲线(珠宝、服饰)需保持轻资产;第三曲线(乐园)需谨慎评估。

(编辑:李朔)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