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中国新闻
宝藏级博物馆为何深藏在村里?

【欧洲时报马林图文视频报道】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普光镇进化村——即便最熟悉川东地理的老司机也需要求助高德导航。在这里,中国首个以巴文化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罗家坝遗址博物馆就静谧地坐落在这里。它记录了巴国从兴起到灭亡,记录着巴文化五千余年的绵绵不绝。

罗家坝遗址博物馆。

罗家坝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川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巴文化遗址之一,罗家坝遗址考古发现填补多项巴文化考古空白,被誉为“继三星堆遗址之后古巴蜀文化的三颗璀璨明珠之一”。

4000多年前,起源于湖北清江流域一个尚武的族群开始不断迁徙,得山水灵性,借鱼盐之利,勇猛无畏,闻明于先秦。他们被称为“巴人”。古代巴人在长江上游创造了可与中原文化相媲美的古老文明。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巴地从此成为秦统一六国的大后方。史书对巴的记载历来语焉不详,更多的是传说、推测。真正要揭开巴文化的神秘面纱,只能依靠历史文化遗存考古佐证。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湖北、陕西、重庆地区相继发现一大批典型的巴文化遗存,长阳香炉石遗址、汉中宝山遗址、涪陵小田溪遗址等一批有代表性的巴文化遗址面世。而川东地区巴文化的探索则主要集中在2000年以后,随着宣汉罗家坝遗址获得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这里逐渐成为了巴文化存世的中心遗址,探索巴文化起源的重要地点之一。

其中出土的10余枚汉代竹木简牍被考古专家认为可能是“四川最早识字教科书”。

青铜器。

博物馆基本陈列以“西南有巴国”为主题,分“揭秘罗家坝”“寻踪觅巴国”两个单元。揭秘罗家坝单元重点展出罗家坝遗址出土青铜器、玉器、陶器、石器等各类精美文物500余件,包括水陆攻战纹铜豆、狩猎纹铜壶和铜印章等珍贵文物,呈现罗家坝遗址承载的巴文化。“寻踪觅巴国”,重点还原巴的源流、演变、发展和传承情况。

罗家坝遗址博物馆建立巴文化系统展示体系,填补国内专题博物馆空白;推动遗址研学基地建设,保留墓葬群原址展示区;促进文旅融合发展,2023年开馆后成为川东北文化旅游新地标。

铜带鞘双剑。

罗家坝巴文化博物馆一共有一级文物9件,其中铜带鞘双剑是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33号墓出土。出土时两把柳叶形铜剑均在鞘内。铜剑鞘呈袋状,侧附双耳,中以凹槽将其分为两个剑室,鞘身及附耳饰虎纹。巴人性格刚烈,双剑正符合古书记载巴人作战且投且刺的彪悍。

说到巴人,历史文献多次用“勇锐”“劲勇”等词描述其民风。巴人曾参与武王伐纣、秦末反暴政等重大战争,战国墓葬中近半数随葬兵器,体现成年男子普遍尚武的习性。

此外,巴文化保留浓厚的原始巫鬼信仰传统,夏朝时巴地已有“司神”官职管理祭祀,廪君传说中“魂魄化白虎”的图腾崇拜也与此相关。

巴人还擅长歌舞艺术,其刚烈战舞风格被汉高祖引入宫。现在的土家族歌舞和川江号子就有巴舞遗韵。

周末,一家人自驾到罗家坝遗址博物馆,让孩子领略一下巴人尚武古风。气候又凉爽,多好去处。

(编辑:柳露)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