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中国新闻
中国厂商出货量领跑全球市场 机器人产业迎爆发前夜?

【欧洲时报网】今年以来,中国在机器人技术领域的飞速发展引发全球瞩目。近段时间,从深圳地铁机器人配送到全球首例人形机器人自主换电等,更在人形机器人与智能物流等应用层面屡创世界先例,彰显中国在机器人技术应用上的创新实力。

不知疲倦又能唱歌这样的“机器人员工“ 你想不想要一个?

香港新闻网报道,清洁、配送、讲解引导……近日,记者从国际数据公司(IDC)采访到最新数据表明:2024年全球商用服务机器人出货超10万台,其中中国厂商占据超八成出货量,领跑服务机器人全球市场。

IDC中国机器人与物联网领域研究经理李君兰表示,当前,全球配送与清洁服务机器人市场加速发展,“具身智能技术”将成为关键驱动力。

目前最智能的服务机器人是怎样的?李君兰介绍,以22.7%的出货量占比位居全球商用服务机器人第一的中国头部企业擎朗智能为例,其服务机器人广泛应用于餐饮、医疗、酒店等场景,比如入驻加拿大文华餐厅的智慧服务机器人“Mandy”和“Manda”。

成立于1979年的文华餐厅(Mandarin)是北美最大的中式自助连锁餐厅,近半个世纪历史的Mandarin连锁餐厅目前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有30家分店,每年服务超过1000万人。“Mandy”和“Manda”的到来给这家餐厅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和趣味:Mandy主要在入口迎宾,引领客人到不同的用餐房间,头顶广告屏显示当前促销菜品等。如今,餐厅经常出现的温馨一幕:小朋友好奇、追逐、围绕着Mandy转,争抢着跟这个服务机器人合影。“它可以给客户唱生日歌,同时送去生日蛋糕和惊喜等。”两位“员工”的表现可圈可点,它们被安排了满满工作,无论是迎宾、送餐还是回盘,有它们通通轻松搞定。

而”酒店机器人“主打私密性、安全性、非接触的客房配送,不但可以自主乘梯丝滑送达,还能与客人趣味交互。

“2024年全球商用清洁机器人市场规模近5.6亿美元,市场以人机协作模式为主导,推动机器人在交通、教育、医疗、工业等多个场景中的快速部署。”李君兰介绍,随着AI视觉、环境感知、多传感融合等技术持续成熟,机器人的应用边界持续拓展。未来,”具身智能“技术将成为关键驱动力,推动清洁机器人向高自主性、高适应性方向演进。

什么叫“具身智能“?”实际上是通过AI赋予机器以‘身体’的感知能力,让它可以与物理世界交互。”李君兰介绍,“具身智能技术“推动机器人迈向高自主、人机协同新阶段,具备多模态感知、自主导航与任务调度能力,助力其在餐饮、医疗、交通等多行业规模化部署,成为智能服务生态的重要支撑力量,具备SLAM导航、多模态感知与智能任务调度能力的产品将加速普及。

根据IDC最新统计数据,2024年,全球商用服务机器人出货量超10万台,延续稳步增长趋势,落地进程加快。其中,中国市场领跑全球,日韩与欧洲需求强劲,北美和东南亚加快部署步伐,全球商用服务机器人正步入规模化落地阶段。

“中国厂商在全球商用服务机器人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出货量占比达84.7%,在整体市场中建立起明显的规模优势。同时,凭藉在产品性能、智能化水平、成本控制等方面的持续提升,中国厂商在全球市场中展现出卓越的综合竞争力与技术引领力。”李君兰说。

中国机器人技术应用屡创世界先例 产业迎爆发前夜?

香港中通社报道,今年以来,中国在机器人技术领域的飞速发展引发全球瞩目。

7月14日,深圳地铁2号线上演了一场科技奇观:一个北极燕鸥卡通形象机器人自己搭乘地铁,自主规划最优线路,完成电梯上下,为地铁站内的7-Eleven便利店送货上门。这一项目被誉为全球首例机器人地铁配送,开启了城市物流的新时代。据了解,这是深铁集团与万科合作运营的“轨道交通+机器人配送”项目测试。

另一项突破来自人形机器人的自主换电技术。7月17日,深圳优必选展示了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自主换电的案例。这项技术让机器人能够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通过感测器与AI算法识别电池状态,自主前往充电站完成电池更换。这一进展对于延长机器人工作时间、提升其在工业与服务场景中的自主性具有重要意义,尤其适用于物流、巡检与医疗等需要长时间运行的场景。

此类机器人技术突破的消息今年以来频现。杭州宇树科技3月发布了一段影片,展示了其人形机器人G1完成全球首次侧空翻的壮举。G1不仅成功执行这一高难度动作,还能在落地后保持平衡,展现出卓越的运动控制能力。此前,宇树已通过人形机器人H1在央视蛇年春晚以“扭秧歌”表演惊艳亮相,引发持续热议与广泛关注。这些动作展示了宇树科技在电驱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上的突破,挑战了大众对机器人灵活性的认知边界。

中国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多重因素。首先,政策支持力度空前。2023年,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创新体系,实现大量生产。2024年,中国在政府层级针对人形机器人及其关联设备的采购金额已从2023年的470万元人民币,暴增至2.14亿元人民币,增幅超过44倍。

其次,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据新华社报道,中国已连续11年保持全球第一,机器人相关有效专利突破19万项,约占全球三分之二。此外,强大的供应链与技术积累,使企业如优必选、智元机器人、宇树科技等快速崛起。

中国机器人产业正处于“爆炸性成长前夕”。深圳地铁配送与自主换电技术的成功,预示着机器人应用将从实验室走向大规模商用。随着AI、物联网与5G技术的融合,中国有望在2027年前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机器人生态。专家预测,中国企业凭藉成本优势与政策支持,有望在全球竞赛中脱颖而出。

(编辑:李朔)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