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李帅编译】公路、铁路、港口……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企业的大力投资,为南美洲带去了发展机遇。德国《商报》对此发表评论文章,现编译如下:
从巴西圣保罗驾车出发,驶向秘鲁或智利的沿海城市,在最理想的情况下也需40、50个小时。安第斯山脉与亚马孙河流域,将南美大陆一分为二,构成了难以逾越的商贸鸿沟。然而在中国的帮助下,这里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位于秘鲁首都利马以北的昌凯港于近期投入使用,打开了南美洲基础设施的投资大门。这些投资,也在重塑地区贸易格局。昌凯港的中国投资方与运营商们,希望通过陆运、铁运,航运,穿越安第斯山脉与热带雨林,将南美所有国家连系在一起。在美国于该地区严重失去人心的背景下,中国正全力以赴投资当地基建项目。
智利德国商会会长科尔内莉娅·松讷贝格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促使南美洲国家形成了自驱力,所有国家都愿齐头并进,以免错失发展良机。在中国的参与下,连接太平洋、大西洋的交通路线项目正在变为现实,而德企作为技术和设备供应商,也在扮演重要角色。
哥伦比亚德国工商会会长米沙·格罗表示,中国投资的基建项目,使当地港口航运、铁路连接和物流中心得到大幅改善,也为德国企业在哥伦比亚创造了新的机会。“特别是在机械制造、工业解决方案、可持续技术等领域,德国公司正受益于更快速的供应链和更完善的区域连接。”
德国工业联合会南美经济委员会负责人强调,对交通路线、能源供应、数字化建设的投资,是实现区域经济更好融合的核心前提。
尚未参与“一带一路”项目的巴西总统卢拉,也在北京表达了希望借助昌凯港发展巴西农业经济区的愿望。巴西政府正加紧推进一系列大型公路、铁路和航道项目,通过“南美一体化路线”倡议,该国西部的农业区将接入太平洋。
近年来,南美与中国的贸易流动显著增加,双方都希望加快和简化农产品运输。未来,中国将成为南美基础设施建设最重要的投资方。对南美洲而言,融合意味着生产力的推动。正如巴西规划部长西蒙妮·特贝特所说:“没有区域融合,南美将无法实现经济飞跃。”
(编辑:李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