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中国新闻
各地夏日文旅消费“热浪”奔涌 “暑期经济”乘“热”而上

【欧洲时报网】随着盛夏来临,中国各地打造的主题集市、夜市等迎来消费热潮,暑期旅游也进入旺季,带动夏日消费潜能加速释放,为经济持续向好注入强劲动能。

游玩项目多元

中国经济网报道,多家在线旅游平台报告显示,亲子家庭仍是暑期旅游市场核心主体,带动“课本游”等文化深度体验走热,“研学”与“休闲”呈现双轨并行态势。在北京工作的王女士道出了许多家长的心声:选择去贵州,不再是单纯的景点打卡。除了看瀑布,更希望孩子走进苗族村寨,学唱首歌、体验染布、吹吹芦笙,实地感受苗医药文化。

众信旅游媒介公关经理李梦然印证了这一趋势。“今年暑期旅游市场仍是以亲子家庭为核心。相较往年,游客对主题深度、文化体验、情绪价值的需求显著提升。”李梦然说。

与此同时,“00后”毕业生群体异军突起,成为“价值消费”的新兴主力。个性化、小众化、富有仪式感的文化深度游成为其首选。正定隆兴文旅公司导游科科长李明在2025北京国际旅游博览会上谈道,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定古城暑期不仅吸引了众多中小学生,还有大量高校毕业生专程前来,欣赏古建之美,以独特体验“致青春”。

经营主体消费偏好变化,成为推动2025暑期旅游市场强劲增长的关键动力。

研学游、避暑游、毕业游、亲子游等传统项目与新兴的演艺游、邮轮游、自驾游等同频共振,推动今年暑期市场发生变化——从单纯追求规模热度,转向内涵更丰富、标准更严苛的“价值竞技”时代。

另外,自驾出行需求持续增长。平台数据显示,自驾游出行高峰将集中在7月上旬、7月中旬至8月中旬以及8月下旬3个时段。

暑期也是出境游高峰期。携程数据显示,今年暑期签证办理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呈现双位数增长,达到近3年峰值。随着航班运力增加带动价格下行,部分平台国际机票均价同比下降约15%。

众信旅游零售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暑期出游人数和成交额同比分别增长约70%和80%。其中,赴欧洲旅游总人数增长约110%,北欧及英国方向增速尤为显著,分别为50%和75%,欧洲研学产品持续升温。

避暑游目的地类型持续拓展

新华社报道,近年来,得益于广阔的疆域和多样的地理气候,中国避暑游目的地类型持续拓展,热度不断攀升。相关平台数据显示,西北、东北等区域成为避暑游首选目的地,酒店预订增幅位居前列。

近日,吉林市2025消夏避暑露营季暨松花湖度假区第六届青山花海露营季在松花湖度假区欢乐启幕。今年,度假区持续升级产品供给,丰富游客度假体验,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度假区负责人告诉记者,入夏以来,已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同比增长20%。

吉林市松花湖度假区总经理赵兰菊介绍,吉林拥有夏避暑冬滑雪的绝佳的自然资源,夏季山体森林植被覆盖率高达80%,形成天然的避暑康养的优势。“松花湖度假区通过各种特色服务项目及各种造节活动策划落地,实现了从一季绽放到四季繁荣的新局面。”赵兰菊说。

除了传统避暑旅游路线,不少地方充分发掘资源,打造“网红”避暑地,将“流量”转化为留量。

位于重庆东部的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七曜山脉穿插而过。这里有一条山脊背上的公路,因为雄奇险峻,被不少网友称为“刀片天路”,成为不少骑行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打卡的热门选择。于是,当地借势打造了森林露营基地。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鹿营家”刀背梁森林营地主理人李浩表示,因为这里夏天非常凉快,所以去年试运营的时候,高峰的时候每天客流量都在2000人次左右。“今年我们又打造了观景台等项目,目前的预约情况都不错。尤其是现在暑假,父母带孩子来过暑假的也非常多,我们不少项目都是比较受孩子们的欢迎。”李浩说。

当地还不断拓展六塘乡周边的避暑项目、生态美景,通过网络短视频平台,吸引了更多的避暑客流。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六塘乡宣传委员曾洪明介绍,自从2019年“刀片天路”在网上“火”了之后,六塘乡围绕天路、风电、森林和独特的自然景观以及“云端”奇观,结合我们的气候优势,打造形成了森林露营地、山地车、卡丁车等山间避暑消费组合。

告别野蛮生长

价值消费的兴起与供给侧创新的深化,共同推动着整个暑期旅游市场向更高品质跃迁,并培育产业长期发展的新动能。

中国旅游研究院研究员杨劲松表示,2025年暑期旅游呈现三大显著趋势:研学亲子引领市场、产品创新聚焦情绪价值与文化深度、避暑康养需求持续升温。这些强劲的市场需求正引导并倒逼旅游供应链进行结构性改革,以精准匹配新兴消费方向。

作为暑期主力产品,研学旅游正告别野蛮生长。今年年初文化和旅游部批准《研学旅游服务要求》等3项新标准,直击行业痛点。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文化旅游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孙小荣表示,暑期作为最长旅游旺季,为研学项目带来长周期转化机遇。随着规范管理加强和社会对“形式主义研学”的不满,研学旅游将向管理更规范、内容更丰富转型。

科技应用提升消费体验。在马蜂窝、小红书等平台,AI规划暑期行程渐成潮流。马蜂窝旅游研究院副院长王晓雪表示:AI旅行助手可帮助用户将复杂计划交给算法,根据兴趣偏好量身推荐目的地、景点、住宿、美食,并制定行程路线。

暑期出游热潮也带来挑战,如热门景区接待压力骤增、资源供给阶段性紧张,以及部分“研学游”“夏令营”产品品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对此,孙小荣表示,目的地供给和运营理念亟需升级:当下已不再是以固化的景观空间为主导,而应是在风景之上、景观之中,通过策展式场景营造(像策划展览一样精心设计场景)剧场化体验空间,通过情绪化引导,最终实现创意化的品质体验。

2025年暑期旅游画卷正火热铺展。繁荣景象背后,消费多元化、体验沉浸化、服务精细化趋势日益凸显。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当前更多的旅游者关注旅游过程中的故事感、生活感,情绪价值成为文旅市场的新引擎。这意味着,供给侧需要更加注重满足旅游者个性化、品质化、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唯有打造有特色的旅游环境,才能持续吸引旅游者前往。

(编辑:李朔)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