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戴胜、黄骞仪编译】6月29日,北京举办了首场全自主人形机器人足球赛,这是科技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历史性时刻。这场比赛为人工智能日益扩展的应用版图增添了新的部分,延伸到了体育领域。
意媒:机器人球赛北京开哨
意大利Multiplayer网报道,在中国,两支完全由机器人组成的球队近日进行了一场令人惊讶又有些好笑的足球比赛。
人形机器人,也就是拥有两条腿和两只手臂的机器人,进行了“三对三”比赛,向现场观众展示了人工智能在足球甚至整个体育领域的潜力,当然也显示了其局限性。机器人由中国的大学进行编程,并配备了定制算法。
比赛视频显示,机器人在踢球时动作笨拙,经常滑稽地跌倒,很难重新站起来。一些情况下,两个机器人因摔倒后无法动弹而被抬上担架带离场地。因此,这场比赛带来了许多十分有趣、甚至是滑稽的时刻。
不过,在看到一群完全自主的机器人成功完成了一场从各方面来说都称得上是真正的足球比赛时,人们依旧大感惊讶。而亚马尔、姆巴佩、哈兰德以及其他人类足球运动员,则似乎完全不必担心自己的天赋和角色会被机器人或人工智能所取代。
机器人设备由中国人形机器人公司加速进化提供,企业创始人程昊表示,这类赛事是提升机器人运动能力和自主性绝佳的测试平台。他表示,未来甚至有可能看到由人类球员组成的球队与完全由机器人组成的球队展开对决的比赛。
西媒:2050或挑战世界冠军
中国正积极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的进步,并且已经将这一技术应用到足球领域。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中国希望能在未来几年内,借助机器人团队,在足球赛场上挑战并最终超越人类冠军。这个大胆的目标不是空穴来风,而是通过中国在机器人领域的不断投入和创新,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实现。
《20分钟报》报道,目前,这些技术的展示和应用主要体现在机器人足球锦标赛(RoBoLeague)。这项赛事在北京举行,比赛规则和传统足球基本相同,采用3对3的形式进行对抗。比赛的焦点不仅仅是胜负,更在于展示机器人在高技术含量的赛事中如何实现完全自主的操作。
在最近一届比赛中,清华大学的“Vulcan”机器人队成功夺冠,以5:3战胜对手,展示了机器人在自主判断、精准控制和快速反应方面的强大能力。
该报援引《美联社》消息称,每个参赛的机器人都配备了高精度的摄像头和传感器,能够清晰识别赛场上的各种元素,包括球场的边界、球体的位置、队友与对手的动态等。这些机器人不仅能够通过视感分析场上局势,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决策,比如传球、运球、射门或防守。
最令人称奇的是,当机器人摔倒后,它们能够自行站起,不需要外部帮助。如果某些机器人在比赛过程中无法继续操作,将会被人工移出场外。通过这种方式,机器人在比赛中的表现流畅自然,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除了娱乐之外,这项比赛背后蕴藏着中国对机器人技术的大规模投资和未来应用的期待。随着机器人足球赛事的推进,中国也在通过这些实践不断提升机器人的感知能力和决策执行力。
实际上,机器人已经不仅仅限于足球场上,早前中国还举行了机器人马拉松、拳击比赛以及多个机器人竞技项目,这些活动涵盖了救援、生产等多个重要领域,充分展示了中国在机器人技术上的深远布局。
机器人世界杯(RoboCup)自1997年创办以来,一直是世界顶级的机器人足球赛事。中国已经明确提出,到2050年,要实现机器人战胜人类足球冠军队的目标。
这不仅是机器人技术的一个高难度挑战,也表明中国正在加速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发展。此外,中国的另一个挑战是,推动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赢得世界杯。二者共同点在于都代表着中国在全球体育与科技领域崛起的决心。
Booster Robotics公司的创始人程昊表示,在未来,可能会有机器人与人类之间的“对抗赛”,比赛的意义在于帮助公众建立对机器人技术的信任,特别是当这些机器人不仅能在比赛中参与攻防互动时,还能展现出其足够的安全性。
通过这种形式,公众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接纳机器人技术,进而为更多实际应用场景铺路。
(编辑:李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