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中国新闻
符合现代环保理念 回归传统出行方式 法媒:骑自行车出行在中国大城市成为时尚

【欧洲时报九天编译】新冠疫情爆发后,户外活动受到热捧,高档自行车的销量在中国飙升。而拥有折叠自行车或自行车跑车正在成为城市年轻人的一种社会标志。本法媒周对这个曾经的自行车大国重现自行车热做了专题报道。

图为河北邢台宏途单车俱乐部的骑行爱好者们在骑行。(图片来源:新华社)

《回声报》的报道首先关注的是上海一家自行车专卖店的广告语:“骑行就是生活。”这个位于上海市中心二一店入口处的广告语充分体现了自行车现今的价值。

法媒介绍这家二一店是自行车爱好者的天堂,在这里可以买到Brooks车座、Brompton折叠车以及各种配件。客人在等待清洗和修理自行车的时候可以在吧台喝咖啡或法国葡萄酒。自7月5日环法自行车赛开赛以来,店里还立起巨型屏幕直播赛况。

二一店是一对中日夫妇的心血结晶。自2017年成立以来,已在北京、上海和成都开设了11家门店。该集团为了吸引富裕的中国城市居民,打高端产品和社团精神的牌。它不仅有自己的报纸,还定期组织中国、亚洲其他地区甚至欧洲的自行车之旅。客人则通过微信群互相联系。

商店员工阿宝表示,“对于我们来说,自行车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它还是我们的朋友、伙伴,我们可以一起去旅行。”她自己就有三辆Brompton自行车。

在当前通货紧缩和房地产危机的背景下,中国正经历经济放缓,而二一店找到了一个富有前景的市场。自行车文化自新冠疫情以来在中国各大城市蓬勃发展了起来。

自行车正在成为富裕的三、四十岁人群的新时尚配件。这些人在经历了新冠之后渴望广阔的空间,并且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而他们此前追崇的是奢侈品。阿宝回忆道,“疫情期间,人们再次关注健康,同时也要娱乐,自行车则满足了这些需求。”

五年后的今天,自行车热仍在持续。去年11月11日“光棍节”期间,自行车类商品的销量增长了40%。尤其是英国Brompton折叠自行车在小红书上火了之后,受到25至45岁人群的热捧。

Brompton2024年的销售额增长了32%,该集团新开设了10家新店,总数达到21家。这个品牌的自行车色彩鲜艳、可以定制,且非常上镜,深受中国人的喜爱。Brompton中国区发言人向记者介绍,“我们进入中国市场已有十年,但真正腾飞是在三年前。”该集团目前每年销售约三万辆汽车,是疫情前的15倍。

法媒回顾在毛泽东时代,自行车是唯一的私人出行工具,也是中国家庭拥有的少数财产之一。随着20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改革和汽车的普及,曾经在中国城市流通的数百万辆自行车逐渐消失。

直到2010年中,Ofo和摩拜等品牌推出自助自行车,这种出行方式再次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线。虽然这两个平台先后均告破产,但是美团和哈罗等集团接管了市场,在各大城市推出自助自行车服务,起步价仅1.5元,约合20欧分。

法媒还强调指出,中国自行车的回归也归因于近十年来治理空气污染的工作取得的巨大进展。据官方的数据披露,北京2024年仅记录到两个“严重”污染日,而2013年则有58天。

骑自行车出行成时尚

与欧洲城市一样,中国城市也作了城市景观设计,为自行车提供了更多的空间。例如,从西向东贯穿整个上海市的苏州河沿岸的工厂已经搬迁,为行人和自行车打造了长达100多公里的全景步道。

Brompton中国区发言人表示,“以前,客人会把我们的自行车放在汽车后备箱里,周末开到上海郊区去骑车。而现在他们则在城里骑车上班。”无论是在上海还是在巴黎,“骑自行车出行”都具有美好的前景。

(编辑:李非)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