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中国新闻
德媒专访中国学者: “勿将亚太变成第二个战场”

【欧洲时报蒋晓萌编译】在海牙举行的北约峰会上,成员国计划进行大规模军备扩张。德媒《柏林日报》采访了中国学者王子辰,他在采访中警告北约不要刻意升级针对中国的紧张局势。相关报道编译如下:

俄乌冲突爆发后,北约进行了多项战略调整,而中国也成为北约关注的对象,被视为挑战“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系统性竞争对手”。

这一评估也对北约的军事定位产生了深远影响。峰会决定,到2035年,成员国必须将至少3.5%的国内生产总值用于国防,1.5%投入军事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总计将军费开支提升至国内生产总值的5%。

中国如何看待北约的这一选择?《柏林日报》采访了中国政治学者王子辰。他认为,北约的战略调整是一种充满危险的误判,并警告不要蓄意激化对华紧张情绪。

“北约手上沾满了中国人的鲜血。”王子辰在接受《柏林日报》采访时表示。他所指的是1999年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馆遭轰炸事件,造成三名中国记者遇难。他表示,此事至今仍是中国难以抹去的创伤。此外,他强调:“中国从未威胁或攻击过任何北约国家。”如今,北约却基于意识形态考量,构建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以维持其在北大西洋以外的全球影响力。

北约正超越其原本的地缘政治范围,并向印太地区延伸。王子辰认为,北约与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国的合作,并非出于防御需要,而是意在遏制中国的崛起。“这不是防御,而是遏制。”他说。

王子辰强调,西方反复引用的“修昔底德陷阱”理论存在严重问题。该理论由美国政治学家艾利森(Graham Allison)提出,但近年来遭到越来越多中国学者的质疑。他指出,中国高层已明确表态,中美之间并非不可避免地走向冲突。王子辰认为,中国不会接受“对抗不可避免”的叙述,而华盛顿也非常清楚战争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当前,两国间的经济关系依然是稳定双边关系的关键。

目前,中国与北约的对话渠道严重受阻,双方缺乏互信。尽管仍维持军事层面的对话机制,最近一次是在2024年春季于北京举行的会晤,但这些对话层级较低、缺乏规律性,也欠缺战略深度。

在中国的视角中,北约早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防御性联盟,而是一个具有扩张意图的地缘政治行为体,是维系西方主导地位的工具。北约的东扩、战略定位调整以及对“共同价值观”的强调,在中方看来均构成挑衅行为。王子辰指出,北约“非法地介入”了远离其最初授权范围的地区。

他认为,北约尚未克服“冷战思维”。“北约没有聚焦于现实的安全政策需求,而仍固守几十年前的意识形态框架,结果是旧冲突未解,新冲突频发。”

此外,在他看来,尽管特朗普为北约设定了多个未来发展目标,但北约向亚洲扩张的行为却与特朗普的实际政策立场相违背。

目前,中国正战略性地加强与西方之外国家的合作,例如通过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或上海合作组织,试图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对西方秩序的平衡。“如果北约真的想要和平与稳定,就应远离亚洲——并重新认真对待其作为防御性联盟的角色。”

(编辑:柳露)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