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中国经济“半年报”即将发布之际,外资机构密集公布下半年经济展望。“韧性”成为其评价中国经济的关键词之一,多家机构表示看好中国资产潜在机会。
宏观政策将为内需增长提供有效支持
中新社旗下公众号国是直通车报道,摩根士丹利日前将今明两年的中国经济增速预测双双上调,认为现行的政策框架旨在为经济托底,重视科技创新,稳健推进经济再平衡。高盛、野村、德意志银行也都调高了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数值。
汇丰环球投资研究团队认为,全球经济面临更多下行压力,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或放缓至2.5%,而中国经济韧性依旧,着眼未来、行稳致远的宏观政策持续发力,将为内需增长提供有效支持。
在德意志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熊奕看来,中国服务业产出和零售表现展现出韧性。
以最新数据为例,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拉动下,5月份,中国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在25.6%至53%之间,合计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个百分点。
“中国消费表现超预期上升。”巴克莱研究团队报告认为,今年前5个月,中国零售销售数据有四次超出市场预期,这得益于今年升级的“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效果超预期。此外,汽车销售持续强劲增长,汽车销量的持续复苏普遍超出预期,这一趋势有望在下半年延续。
在国民经济顶住压力平稳运行的背景下,中国资产受到市场关注。
景顺亚太区全球市场策略师赵耀庭认为,包括欧洲、日本及中国在内的主要发达及新兴市场宏观环境正在向好。“尤其是中国股市,应会受益于政府加大支持力度。中国股市估值目前仍处于合理水平,投资者聚焦于人工智能、电动汽车及机器人等领域的重要科技发展。”在此前为期两周的欧洲和亚洲路演中,瑞银投资银行中国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看到,投资者对中国股票的兴趣提高。他介绍称,投资者普遍认为中国股票相对具有吸引力,希望看到更可持续、消费驱动的经济增长。
外资机构还看好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趋势。德意志银行研究报告称,贸易竞争力有望长期支撑人民币走强,预测2025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升至7.0,2026年底进一步升至6.7。
摩根士丹利全球外汇团队预计,人民币对美元将温和升值,美元将在今明两年继续大幅走弱,背后有三个主要原因:
一是在政策的高度不确定下,美元“避风港地位”有所降低;二是全球投资者对美元资产的汇率风险对冲需求增加;三是美国经济放缓幅度大于其他主要经济体。
鼓励外企利润再投资可享受税收抵免
6月30日,中国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商务部发布《关于境外投资者以分配利润直接投资税收抵免政策的公告》(下称《公告》),明确在2025年1月1日至2028年12月31日期间,境外投资者以中国境内居民企业分配的利润用于境内直接投资,符合条件的可享受税收抵免。
北京《证券时报》报道,随着开放型经济发展,外商投资企业不断融入中国经济,以分配利润进行的再投资活动也越来越多。2017年,财政部等四部门曾出台境外投资者以分配利润直接投资暂不征收预提所得税政策,将大部分境外投资者在华投资的现有方式纳入暂不征税的适用范围,鼓励境外投资者持续在华投资经营。
本次《公告》也将进一步鼓励境外投资者持续在华投资。《公告》明确,符合条件的境外投资者可按照投资额的10%抵免境外投资者当年的应纳税额,当年不足抵免的准予向以后结转。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同外国政府订立的税收协定中关于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适用税率低于10%的,需按照协定税率执行。
根据《公告》要求,享受税收抵免政策需同时符合5项条件,包括境外投资者境内再投资需连续持有至少5年(60个月)以上;在境外投资者境内再投资期限内,被投资企业从事的产业属于《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所列的全国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等。
《公告》还要求,境外投资者分得的利润属于中国境内居民企业向投资者实际分配的留存收益而形成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境外投资者以分得利润进行的境内直接投资不包括新增、转增、收购上市公司股份(符合条件的战略投资除外)。
值得注意是,《公告》规定,境外投资者在投资满5年(60个月)后收回享受税收抵免政策的全部或部分直接投资的,其收回投资对应的境内居民企业分配利润,应在收回投资后7日内向利润分配企业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补缴递延的税款,再投资税收抵免结转余额可抵减其应纳税款。
境外投资者在投资不满5年(60个月)时收回享受税收抵免政策的全部或部分直接投资的,其收回投资对应的境内居民企业分配利润视为不符合本公告规定的税收优惠条件,境外投资者除按前款规定补缴递延的税款外,还应按比例减少境外投资者可享受的税收抵免额度。
“中国AI不只停留在产品层面”
英国四十八家集团主席杰克·佩里近日表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正在改变,依靠内需和创新驱动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正在形成。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在生产、消费、创新等方面为外国投资者提供了新机遇。
新华社报道,“2025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不能单纯用增速来衡量。第一季度超5%的增长率显示了中国经济的韧性,而数字背后的结构性动力更值得关注。”他说。
佩里对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成就印象深刻。他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标志着中国不仅在重构产品,而且在“如何生产”和“为什么生产”方面进行再平衡。目前的发展重点包括人工智能、绿色能源转型等等。
佩里尤其关注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他认为,在创新领域,中国不再是追赶者,而是引领者。
佩里说:“在中国,人工智能不只停留在产品层面,而被视为国家基础设施,渗透到交通网络、能源分配、医疗服务、物流和制造业等多个领域中。”
佩里还注意到中国消费市场的新趋势。他认为,中国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的需求正在驱动产业转型升级。“随着数亿消费者拥抱数字化生活、更趋向追求品质和价值,市场需求正推动跨国公司在产品设计、认证和本地化等方面作出改变。”他强调,“现在的重点不再是向中国出口产品,而是与中国一起设计产品。”
佩里说,四十八家集团企业代表近期赴中国山东、浙江、北京等地考察时深切感受到这种变化。“我们被邀请共同开发智能零售、低碳城市物流等领域的新平台,而非只是单纯提供某种产品。”
佩里表示,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热情依然很高,他看好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对于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佩里认为,在全球贸易“碎片化”加剧的背景下,中国传递出的开放信号十分重要。中国不仅呼吁开展更多贸易活动,而且致力于建立国际贸易规则、平台和基础设施。
谈及近日在天津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第十六届新领军者年会(“夏季达沃斯论坛”),佩里表示,夏季达沃斯论坛在中国召开具有战略意义。“这反映出一种认识,即中国不仅是全球化的受益者,而且是未来全球化的建设者。”
(编辑:申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