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近期,中国多地持续高温天气带动清凉经济全面升温。江滩玩水、消暑美食、室内滑雪……各地消暑纳凉花样上新,夏日经济“热”力十足。贵州冰浆、北京奶皮子酸奶、荔枝冰饮均成夏日消暑最佳饮品。此外,多地结合自身旅游特色,推出“清凉旅游”优惠政策,吸引游客,为“清凉旅游”市场再添一把火。
荔枝冰饮日均秒提3万杯 “即时消暑”需求增多
上海《新民晚报》报道,贵州冰浆风靡全中国、北京奶皮子酸奶圈粉游客、荔枝冰饮日均秒提3万杯……近日,中国多地气温一路高升,冰品消费“全面开花”。外卖APP美团透露,该平台今天发布的夏季消暑美食洞察数据显示,进入6月,全中国有关“消暑美食”的搜索量较5月激增36倍以上,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广州成夏日餐饮消费热门城市。
高温天气下,“即时消暑”需求增多,线上平台以“在线提前点,到店即取免排队”的秒提模式实现门店和用户更高效的连接,助力夏日经济增长。近期,美团平台上有关“秒提”服务的搜索量周环比增长116%。上海的张女士是“秒提”深度用户,“天气一热就想喝冷饮,但遇到人多时候排队还挺烦躁的,现在都要提前在美团上点好,店里也能快点做,我一进店就能喝上。”
说到消暑饮品,消费者们会想到什么?酸梅汤还是绿豆汤?随着影视剧热播,荔枝成为今年暑期饮品界的新晋之秀。过去一个月,中国已经有83万人次通过美团“秒提”下单荔枝饮品,“广东荔枝”搜索量周环比增长220%,有网民感慨,“贵妃吃荔枝是奢望,现在荔枝鲜果30分钟到家,荔枝冰饮秒提不用等”。
线上线下融合浪潮下,“冰品效应”不断扩大,带动城市餐饮消费焕发新生。近日,北京奶皮子酸奶成为多家餐饮老字号的线上热销单品,北京酸奶类线上团购订单量跃升全国首位,同比增长近30%。
这个夏天,“贵州冰浆”正在成为北上广深等地年轻人消夏解暑的“清凉密码”,美团数据显示,6月以来,上线“贵州冰浆”套餐的全国餐饮商户数月环比激增了4倍,“贵州冰浆”搜索量增长9倍。
除了常见的冰淇淋、果汁、茶饮外,连面包也开始进军夏日清凉市场。6月以来,在美团上线“冰面包”套餐的商户数同比激增22倍,爆浆冰面包、杨梅冰面包等成为热搜美食,30岁以下年轻人搜索占比超一半。
消暑类家电成为市场新宠 线上线下销量激增
除了清凉饮品,消费者们还开始大量购买防晒装备,像防晒面罩、冰袖,还有消暑类家电、家居用品,线上线下销量激增。作为夏日避暑的主力军,风扇、冰箱、空调等制冷降温类电器销量激增,具备送风、加湿、净化空气三合一功能的冷风扇成为许多消费者的新宠。尤其是在中国家电“以旧换新”等政策带动下,消暑类家电成为市场新宠,这也让“清凉消费”逐步释放出巨大潜力。就在今年中国“618”促销活动期间,某平台上便携式风扇销量同比增长300%,制冰净饮水机销量同比增长350%。
中国央视网报道,各大商超里空调、电冰箱等家电产品开始进入销售旺季,购买家电的消费者更多了。“天气热了,就喜欢在家自制点冷饮,冰爽解暑。”四川省张女士近日在商超里购买了一台制冰机,在家也能够快速制冰的“清凉体验”让她感到十分满意。
涂上防晒霜、身穿防晒衣、手持遮阳伞……骄阳似火,在街头户外“全副武装”防晒成为许多人的标配,防晒衣、防晒口罩、冰袖、遮阳伞等夏季商品持续热销。
“我们新到了5个系列的夏款真丝连衣裙,本月的销售额已有10多万元(人民币,下同),环比增长133%。”在四川省内江市吾悦广场奕辰服饰店内,工作人员邹玉春介绍,店铺从6月15日就开始备战夏季销售高峰,推出了反季特卖、会员折扣等优惠活动,在上个月约20万元销售额的基础上,7月份达到近30万元。
景区打造特色旅游项目
入夏以来,自驾游市场持续升温,以家庭为单位的出游群体逐渐成为漠河的主要客群。很多房车旅行爱好者穿越大兴安岭林海,一路向北来到最北房车营地,在这里感受山林沉浸式宿营体验。现在不只是北极村游客火爆,漠河市每个森林公园里也都是外地游客的身影,人们漫步原始森林,呼吸天然氧吧。
中国央视网报道,而在新疆巴州和静县巩乃斯国家级森林公园,山花竞相绽放。在班禅沟景区内,各色山花或集中成片,或交错分布,形成了一座天然的“百花园”,慕名而来的游客穿行在花海当中。
新华社报道,在雨后的森林小径中漫步,空气中夹杂着草木的清香,山风拂过脸颊,带来丝丝凉意。近日,位于吉林省白山市的长白山华美胜地度假区开启夏季运营,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吸引大批游客避暑休闲,打卡滑雪场的“22℃夏天”。
“这个暑期度假区客流量预计超30万人次。”长白山华美胜地度假区市场推广部负责人类雁文说,新项目峡谷探险乐园将全新亮相,让游客沉浸于自然、爱上自然。
相关平台数据显示,亲子游、大学生出游是这个暑期的主力出游人群。西北、东北等区域成为避暑游首选目的地,酒店预订增幅位居前列。
位于重庆市北碚区的金刀峡景区是一条全长约10公里的幽静峡谷,景区依托生态条件,打造了特色溪降运动。“溪水拍打身体,带来阵阵透心凉意,让人更好地放松。”重庆市民赵锐说。
坐在贵州黔南龙里水乡贵秀剧院里,全息投影的灯光夹着水雾,凉气扑面而来。入夏以来,每天都有旅行团造访这里观看《贵秀》等沉浸式剧目,感受贵州山水文化魅力。剧院总经理徐利名说,为吸引暑期客流,剧院联合旅行社开通“避暑直通车”,覆盖高铁站和机场,接下来还将推出“民宿+演艺+夜游”的避暑联票。
“清凉经济”如何“蹭热打铁”?
现代经济学中,有一条“德尔菲定律”:气象投入与产出比为1:98。在气象上每投入1元,就有可能收获98元的经济回报,可见其广阔的市场蓝海。而发展“清凉经济”,便需要“蹭热打铁”。
北京《证券日报》报道,相较于已经比较成熟的商品消费市场,目前夏日服务消费市场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在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看来,首先,服务消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服务消费的特点主要体现为四个方面:收入弹性高、供需同步性、规模经济和聚集效应明显、难以标准化复制和远距离运输。因此,需要从四方面入手:更稳定的收入增长支持、更多闲暇时间、更集中的人口和更家庭化的消费场景、更强的供给能力。
从更宏观的层面来看,夏日经济的火热,离不开政府的有力支持和引导。一系列促消费政策的出台,为消费市场的复苏和扩大提供了有力保障。发放消费券、举办各类促消费活动等措施,激发了消费者的消费热情,释放了消费潜力。政府搭台、市场唱戏,共同推动着夏日经济的繁荣发展。
此外,创新文旅产品供给是释放消费动能的重要方式。文旅产业综合性强、关联度大、开放度高,文旅消费不仅是民众追求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也是衡量国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当前,中国夏日文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文化和夏日旅游深度融合,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涌现,推动文化休闲、旅游出行等需求集中释放。“影视剧+旅游”“音乐+旅游”“赛事+旅游”“文博+旅游”等新玩法,正成为吸引人们出行的重要理由。
暑期文旅市场热力十足,还离不开金融的“添柴加薪”。暑期以来,多地宣布发放文旅消费券,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比如,美团推出“夏日趣游季”,参与抽奖有机会获得门票免单奖励、大额满减券等,还有128元出游券包限时秒杀。优惠可与“乐游上海”旅游消费券叠加,享折上折。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消费券有助于释放消费潜力,激活地方消费零售市场,促进内循环和经济复苏。针对暑期消费特点,还可以继续向文旅住宿、商超餐饮等方面倾斜,发力各类消费场景,增强消费体验。
(编辑:申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