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李帅编译】近期,美国政府开始对精英大学实施外国留学人员限制措施,引发强烈争议。但有声音认为,美方此举或将利于中国科研学术研究领域的发展。德国《商报》相关报道,现编译如下:
美国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将外国学生挡在哈佛校门之外,来打压来自中国的留学生群体。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克莉斯蒂·诺姆(Kristi Noem)声称,哈佛大学校园“鼓吹暴力与反犹主义”,“并与中国政府及军方合作”。然而,美国联邦法院在上周末叫停相关措施。
针对留学人员的系列行径,预计将对世界前二经济体的双边关系造成严重损害。此前,特朗普政府曾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巨额关税,但最终不得不在关税战中退让。现在,冲突转移到了文化交流领域。特朗普的目的在于切段中国科研人员与美国知识界的接触,从而削弱中国崛起。然而,美方极有可能自食恶果。
上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对美方举措做出回应,指责美方“将教育合作政治化”。她警告,美方行为将损害自身形象和国际信誉。毛宁强调,中国将坚决维护海外留学生、学者的合法权益。
《纽约时报》及“第一财经”等媒体报道,哈佛大学留学生占比约为27%,其中中国籍学生占绝大多数。对许多中国留学家庭来说,赴美求学仍是首选。相比欧洲,美国在人工智能等科技领域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然而,特朗普政府的“封禁”行为,不仅恶化双边关系,同时也引燃了中国国内的反对情绪。在微信视频号等社交媒体平台,相关新闻报道正在中国社会广泛传播。同时,一些视频号也揭露了美国社会的肮脏一面:毒品、流浪、暴力等关键词令留学家庭望而却步,地铁站的肮脏不堪与中国的干净、现代化形成鲜明对比。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显然在人工智能、电池、汽车等技术领域的人才争夺中逐渐占据优势。根据芝加哥保尔森研究所2023年的一份报告,全球顶尖人工智能研究人员中,近一半曾在中国学习。同时,腾讯、阿里巴巴、DeepSeek等科技巨头正大量招揽人才——尤其是吸引中国学生回国发展。有中国企业家指出,美国的新政策让移民不再感到舒适,这对中国的发展无疑有利无害。
(编辑:李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