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中国新闻
近6千亿元人民币!中国卫星导航产业产值创新高

【欧洲时报网】《2025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18日在北京发布。白皮书显示,2024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产值达到5758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7.39%。

专利申请累计总量突破12.9万件

中新社报道,白皮书指出,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基础设施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同比增长5.46%,达到1699亿元,在总产值中占比为29.51%。

白皮书提到,由卫星导航应用和服务所衍生带动形成的关联产值同比增长8.21%,达到4059亿元,在总产值中占比达到70.49%。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会长于贤成在白皮书发布会现场介绍,相关领域企事业单位总数量已接近2万家,从业人员总数近百万。

于贤成表示,随着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对卫星导航设备及时空数据的需求持续释放,为北斗时空信息应用与服务市场发展持续注入新活力。同时,中国国家和地方政府连续出台多项政策,推动北斗在行业领域和大众消费领域的深化应用,使市场活跃度不断增强。

白皮书还显示,随着北斗产业发展的快速推进,中国卫星导航专利年度申请量持续增长,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国卫星导航专利申请累计总量已突破12.9万件,同比增长4.8%,继续保持全球领先。

北斗在多领域实现深度应用与突破

中国央视新闻报道,白皮书显示,目前北斗系统在交通运输、电力以及大众消费等多个领域实现了深度应用与创新突破,大幅提升了高精度位置服务的能力水平,逐步形成深度应用、规模化发展的良好局面。

在交通运输领域,截至2024年底,在道路营运车辆、邮政快递车辆、轨道交通等方面累计推广应用各类北斗终端设备约1350万台(套)。此外,在港口装卸和堆场的全自动化作业中,安装了北斗导航设备的无人集卡运行效率提升了25%。2024年,电力行业也在持续大力推进北斗应用,推广各类应用终端超过50万台(套)。

此外,2024年中国国内卫星导航定位终端产品总销量超过4.1亿台,其中具有卫星导航定位功能的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2.94亿台。包括物联网、穿戴式、车载、高精度等在内的各类定位终端设备销量超过1.2亿台(套)。随着卫星导航设备出货量的持续增长,中国国内多个导航地图供应商正式切换为北斗优先定位。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大可说,11家主要电子地图服务供应商提供位置服务日均超1万亿次,日均提供导航服务总里程超40亿公里。北斗高精度车道级导航已基本实现了城乡道路全覆盖。

大众消费领域北斗应用潜力巨大

白皮书还指出,低空经济已经成为北斗应用的又一重要领域。作为高精度定位与导航服务的核心支撑,北斗系统深度嵌入低空经济全产业链。

据专业机构测算,目前中国低空经济规模已超过5000亿元,到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于贤成表示,高精度定位与导航服务是低空经济的核心支撑。

白皮书说,随着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与深化,北斗系统将加速与5G通信、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融合创新,在低空交通管理、应急救援、低空物流、低空文旅、城市建设和管理等领域发挥更大效能,为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关于产业未来发展,白皮书称,“十四五”时期,大众消费领域的北斗应用潜力巨大,但规模化程度相对滞后。当前,重点行业领域的北斗应用已形成成熟的技术生态,规模增长逐步趋于平稳,大众消费市场凭借庞大的用户基数、旺盛的使用需求与成熟的产业配套,正加速成为北斗规模应用的核心增长极。

北斗持续扩大国际“朋友圈”

“不仅满足国内需求,北斗让全世界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够享受到来自中国的高质量导航公共服务。”中位协北斗时空技术研究院院长李冬航说,北斗系统正加快国际化步伐,相关服务及产品目前已出口到140余个国家和地区。

新华社报道,作为联合国认可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核心供应商,北斗系统全面进入民航、海事、移动通信等11个国际组织的标准体系,持续扩大国际“朋友圈”。

尼日利亚、突尼斯、塞内加尔、喀麦隆、吉布提等30多个非洲国家已建设北斗CORS站,为当地水利、交通、农业、气象监测等领域提供高精度位置服务。在南美洲,秘鲁钱凯港成为首个应用“5G+北斗高精度定位+AI”的智慧港口。

(编辑:柳露)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