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中国新闻
2025年博鳌亚洲论坛举行首场新闻发布会 聚焦全球和区域发展突出挑战

【欧洲时报网】3月25日,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在博鳌拉开帷幕。这座南海之滨的小镇,再度迎来世界目光。分析指出,博鳌亚洲论坛是亚洲最具影响力的对话平台之一,其成果为亚洲政策制定和商业合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000名代表参会

“博鳌时间”开启。以“在世界变局中共创亚洲未来”为主题的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25日至28日举行,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张军25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据初步统计,共有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000名代表参加本次年会。

中新社报道,张军表示,当今世界百年变局深刻演变,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给世界稳定和经济复苏带来更大冲击。世界面临的挑战和不确定性日益增多,国际社会担忧和焦虑情绪进一步上升。

“博鳌亚洲论坛是亚洲最重要的论坛之一,新形势下将一如既往地积极推动区域合作,倡导经济全球化和多边主义。”张军说,希望通过年会,向国际社会传递保持信心、团结合作、战胜困难、开创未来的强烈信号。

据介绍,本次年会聚焦全球和区域发展突出挑战,设置“重建信任”“加强全球治理”“全球南方与现代化”“加强文明对话”“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亚洲能源转型”“人工智能应用与治理”等议题,为应对当前挑战、促进亚洲、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发展贡献新智慧。

新华社报道,记者从当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首场新闻发布会获悉,本次年会将聚焦把握大势、促进增长、塑造未来、发掘动力四大主要方向议题,展开讨论。

发布会上,张军介绍,年会将以发展为主线,聚焦全球和区域发展突出挑战,议题涵盖当前全球与地区发展面临的一系列关键、重大课题以及不同领域的热点问题,如加强全球治理、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人工智能应用与治理等,旨在弘扬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把握正确方向,营造有利环境,谋求共同发展。

张军表示,“今年年会的主题紧扣当今时代重大课题和挑战,有利于我们在变局中更好地把握前进方向,谋求共同发展。我们希望通过年会,向国际社会传递保持信心、团结合作、战胜困难、开创未来的强烈信号。”

发布重磅报告:亚洲GDP总量占世界比重料提升

年会重磅发布了《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2025年度报告》和《可持续发展的亚洲与世界2025年度报告》两份报告,对亚洲经济形势和前景、亚洲绿色产业发展等作出全面评估。

中国央视新闻报道,《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2025年度报告》认为,尽管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增大,但亚洲仍将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引擎。预计2025年亚洲加权实际GDP增长率为4.5%,略高于2024年的4.4%。分区域看,2025年东亚地区预计实现4.3%的增长,南亚地区为5.9%,中亚地区为5%,西亚地区将由去年的2.1%显著提升至2.9%。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院长张宇燕说,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亚洲经济体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2025年也将提升。

张宇燕介绍:“按照汇率计算,亚洲的产出占全球产出的比重去年是36.1%,我们估计今年能够达到36.4%。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将从去年的48.1%升到48.6%。我们有理由对亚洲的增长、亚洲的未来保持信心。”

报告还预计:亚洲的就业和收入总体呈现向好态势;通货膨胀水平继续回落;贸易和投资将总体承压,但亮点突出;金融市场将在频繁波动中总体稳定;亚洲多数经济体财政扩张力度有所加大,货币政策保持宽松。

对于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报告指出,2024年,世界经济温和复苏,全球货物贸易恢复增长,亚洲货物贸易一体化进程呈现回升趋势。亚洲仍是全球价值链的核心,中国仍然是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中心。从全球贸易量最大的前22种中间品贸易量看,其中半数产品对亚洲的依存度最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林桂军表示,此外,亚太服务贸易区域一体化呈现加深趋势,亚洲数字贸易保持快速增长。

“服务贸易全球化方兴未艾。服务贸易发展最快的就是数字服务贸易,专业服务贸易等发展也很快,但大部分都是依托着数字服务贸易发展的。在数字贸易上,亚洲很多国家发展速度非常快,可以说在世界是最快的一个档次。那么这就为亚洲区域合作提供了一个特别重要的机会,同时也可能是我们发展需要进一步加速的地方。”林桂军说。

中新社报道,《可持续发展的亚洲与世界2025年度报告》披露,亚洲有望成为碳交易的核心枢纽。

报告显示,亚洲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的一半以上,在缓解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能源、农业、废物管理、建筑、交通是亚洲推进绿色转型的重点行业。

报告显示,亚洲正站在全球绿色转型的前沿,技术创新和制造在塑造可持续未来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先进电池材料、生物基可降解塑料、绿氢和氢基燃料以及数字碳管理平台等关键技术,在当前转型阶段具有技术壁垒和创新潜力,并且在成本竞争力和市场应用方面展现了广泛的应用场景和中长期发展潜力。

报告提出,亚洲在新兴绿色技术领域进展迅猛,有望成为先进电池材料、生物基可降解塑料、潮汐能、绿色氢气、碳捕获利用与封存以及数字碳管理等领域的领头羊。目前,亚洲拥有全球约70%的氢气电解槽产能。

在绿色技术领域,亚洲各国呈现差异化发展态势。中国、日本、韩国引领着先进电池材料创新与应用,而碳捕获利用与封存项目正在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越南形成集群态势。报告称,碳市场为绿色转型提供主要的融资机会。预计到2050年,对碳抵消的需求将达到每年52亿吨二氧化碳。协调区域标准、加强强制碳市场与自愿碳市场的联动以及制定透明的定价机制尤为关键。

为实现向低碳经济和自然友好型经济的成功转型,报告建议,需加强碳市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与绿色技术的协同整合;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可持续转型的双赢机会,创造绿色就业机会,降低与空气和水污染相关的健康成本,提高能源和自然资源的使用效率。

华商领袖与华人智库圆桌会议将启

从潮商的家族商帮,到闽商的“爱拼才会赢”,再到浙商的“四千精神”……凭借先辈口口相传的商业智慧,一代代华商在异国生根发芽,为当地经济注入蓬勃动力,也为祖(籍)国发展贡献力量。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华商领袖与华人智库圆桌会议举办在即,多位与会华商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讲述来自家乡的商业传承和与时俱进的商道内涵。

中新社报道,“我从小‘吃’侨批长大。家族中的长辈出海谋生,无论身处何地,他们都不忘家乡亲人,定期通过侨批寄钱回家,支撑起整个家族的生计与子孙教育。”泰国华人青年商会会长李嘉淳生于汕头,14岁跟随家人到泰国经营生意,18岁在泰国创建公司,从事珠宝生意至今。

在李嘉淳看来,“家族”二字是潮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唐人街的商铺到东南亚的商行,潮商企业多以家族为根基,长幼各司其职,形成特有的“家族商帮”生态。而维系这种紧密关系的根基,是世代相传的诚信准则。

“潮汕商人能在全球闯荡,靠的不仅是商业智慧,更是以信立命的担当。”李嘉淳回忆,早年间祖父辈初抵泰国,他们从火砻厂劳工做起,一步步积累信用,靠着“宁亏本,不失信”的原则,逐渐赢得客户和合作伙伴的信任,打造出潮商“重信用、守契约”的金字招牌。

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总会长吴添泉祖籍福建,出生于马六甲,在家中8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三。读书期间,吴添泉的父亲发生意外去世,养家糊口的重担落到他母亲身上。

“母亲重视教育,一直供我读完高中,这在那个时代已非常不易。”毕业后,吴添泉进入警队担任翻译,后考入警察学院。在警局工作12年后,他离开警界投身商界,后又参与华社工作。

“人生有起有落,但不论在何时段,都要保持正面的心态与持续的努力。”吴添泉称,闽商遍布天下,除了敢拼会赢之外,团结是他们的一大特点。

吴添泉指出,马来西亚华侨华人近半数为闽籍群体。由他们组成的马来西亚福建社团联合会拥有约250个会员单位,是马来西亚最大的乡缘性组织之一。该联合会不仅团结马来西亚的福建乡亲,还在去年举办世界福建同乡恳亲大会,凝聚全球福建人的力量。

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以温州商人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家群体在实践中凝练出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

“我们这代人靠‘四千精神’起家,那时养家糊口是创业的基本诉求。不少华侨华人从摆地摊开始,慢慢起步。”意大利南部文成同乡总会会长周建军告诉记者,初到意大利,他在餐馆刷过盘子,也在制衣厂熬通宵。他利用打工间隙自学语言,后与朋友合办服装作坊,从代工一步步发展至拥有自己的品牌。

“那时我们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周建军说,现在创业条件不一样了,华侨华人新生代从谋生存跳到了求发展,他们掌握语言,也了解当地市场,起步便是跨境电商、智能家电等新兴行业。

但无论做什么,“四千精神”不畏困难的本质不能忘。周建军说,这是做生意的立身之本。

加强开放合作 海南自贸港提“五个联通”倡议

新华社报道,25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举行的全球自由贸易港发展论坛上,海南省政府主要负责人代表海南自由贸易港向全球自由贸易区(港)发起倡议,提出推进“五个联通”加强开放合作,为全球自由贸易注入更多确定性。

共同推进规则与机制“软联通”。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对接,共同致力于降低贸易、投资、人员、资金、数据等要素流动壁垒,探索建立更加开放的政策协调机制,定期分享最佳实践和经验,实现自由贸易区(港)间的商品和要素的便捷高效流动、市场深度融合。

共同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加强交通、物流、信息、通讯、能源等关键领域互联互通,共同构建全球自由贸易区(港)间的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跨区域的多式联运体系和智能物流平台,提升货物运输效率,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全球资源的高效合作。

共同推进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产联通”。充分发挥各自区位优势和自由贸易网络优势,降低市场壁垒,加强产业对接,推动自由贸易区(港)在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合作,实现产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经验共享,在全球产业链中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

共同推进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绿联通”。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创新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应对气候变化,共同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美丽世界作出新的贡献。

共同推进常态化对话交流“智联通”。构建常态化的对话交流,以全球自由贸易港发展论坛为契机,汇聚自由贸易区(港)相关政府官员、管理机构代表、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聚焦经贸合作、政策互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重大问题,开展对话交流,加强交流合作,凝聚共识。

(编辑:李朔)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