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中国新闻
F1邂逅上海:不止于速度的狂欢

【欧洲时报网】引擎的轰鸣声划破天际,底盘加固层与地面的摩擦迸发火星,3月21日至23日,2025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F1)中国大奖赛持续以震耳声浪“点燃”上海国际赛车场。21年间,这一速度狂欢冲破赛道边界,在梦想、文化与城市的维度上演更精彩的“超车”。

F1,见证一座城市急速向上

本周末F1进入“上海时间”,上海国际赛车场内外被全球车迷的热情点燃。F1常常与世界杯和奥运会相提并论,被视为全球三大体育盛事之一。它也是全球范围内商业上最为成功且广受欢迎的年度体育赛事系列之一。作为中国最早引入的国际顶级汽车赛事,F1中国大奖赛自2004年落户上海以来,已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城市体育名片。

中新社报道,2004年F1中国大奖赛首次来到上海,让一位5岁男孩有了“车手梦”。20年来,男孩带着梦想不断努力,终于在2024年驶上F1中国站的赛道。他便是中国首位F1正式车手周冠宇。

无论是乐高F1车迷体验站里拼搭赛车模型的孩子,还是赛车模拟体验区里挑战的青少年,F1中国大奖赛都可以成为他们驶向梦想的“发车格”。

赛车、汽车自媒体博主张亚菡便是其中的一位。彼时上海国际赛车场的引擎轰鸣刚掀起中国赛车热潮,张亚菡对F1“一见钟情”,随后她选择体育新闻专业、运营F1相关科普类自媒体账号、担任赛车比赛解说……她坦言,自己一直在“朝着能更接近F1的这条路上努力前进”。

当F1赛车掠过“上”字形赛道,一场中外文化对话也在此上演。今年,除了中国首位F1学院赛事外卡车手师炜(铁豆)颇具“中国风”的赛车涂装,来自各个国家的车手也用行动展现自己对中国的喜爱和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谈及镌刻“上海”字样与上赛道轮廓的新头盔,阿斯顿马丁车队车手费尔南多·阿隆索说,这些元素寓意“向上”,戴上头盔,会以积极状态比赛。无独有偶,梅赛德斯车队车手乔治·拉塞尔的头盔上,“陆叁”(63号是其车号)和“拉塞尔”的汉字格外吸睛。威廉姆斯车队车手亚历山大·阿尔本则将川剧变脸元素融入头盔设计。

除了车手,外籍志愿者也成为F1中国大奖赛的一大亮点。来自意大利的加里安目前正在上海同济大学就读,这是他第一次在F1参与志愿服务。他坦言,在志愿者培训和准备的过程中,自己进一步学到了中华文化,“我也在努力学习中文,尽管这很难,但我还是希望能更多了解中国”。

许晓珂是上海嘉定喜来登酒店的市场销售总监。每年F1中国大奖赛期间,也是他最忙碌的时候。这家酒店自2015年开张以来,就成为多支F1车队的“定点酒店”。许晓珂说:“只要新赛历一出,300多间客房就会被抢订一空,而且一住就是一周。”

“因为一场赛,奔赴一座城”,已成为F1中国大奖赛带给很多人的具象化生活方式。

2025年这一模式迎来升级,F1中国大奖赛期间,上海汽车文化节也正式揭幕,上海嘉定区深挖“票根经济”,撬动更多消费增量。除了赛期,上海国际赛车场结合低空经济,陆续推出赛道试乘和直升机观光产品的试运营。上海久事体育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亦斌表示,除了上海本地外,“F1+周边游”也在明显带动长三角地区甚至全国的文旅消费。

国际赛事“流量”成城市发展“能量”

这场全球顶级赛事不仅是速度与极限的竞技场,更是促进文体商旅展深度融合、激发城市经济活力的“超级引擎”,从黄浦江畔的北外滩到嘉定赛场的核心区,从经典老爷车巡展到女性赛车手的破圈登场,上海正以赛事为支点,撬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新华社报道,F1中国大奖赛的举办正与上海城市发展“双向奔赴”。《2024年上海赛事影响力评估报告》统计显示:2024F1中国大奖赛吸引超20万人次到场观赛,直接经济影响14.06亿元,产出效应39.28亿元(人民币,下同)。

F1中国大奖赛的“流量效应”已突破单一赛事范畴,向城市全域延伸。携程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F1中国大奖赛、网球上海大师赛等赛事举办期间,周边商圈的酒店预定间夜量环比增长约57.58%。

上海市体育局局长徐彬表示,F1不仅是一项全球瞩目的体育赛事,更是推动城市文化建设和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我们希望能够让更多人感受到F1的魅力,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活力与创新。”

此次F1中国大奖赛首创“双场景”模式,首次将赛事影响力从“上”赛场延伸至北外滩国际客运中心码头。3月16日至23日期间,2025F1中国大奖赛“格子旗嘉年华”在此举办。北外滩活动现场,一条长达600米的F1赛事主题滨江长廊以浦江两岸城市天际线为幕布惊艳亮相。赛道元素与城市景观融合,碰撞出时尚与活力。配合主题车展、音乐演出、美食市集及宠物主题日等多元互动体验,营造出浓厚的F1城市节日氛围,成为市民游客争相打卡的热门地标。

以F1赛事为引擎,上海全力推动文旅商体展的深度融合,发挥都市优质资源与F1赛事的联动,打通开发全域多元特色产品的路径。F1中国大奖赛期间,除重点推进的上海汽车文化节外,同期还会举办上海桃花节、上海樱花节、上海梅花节等活动……

赛场外,赛事的长尾效应将在举办地持续发挥作用,与F1中国大奖赛同时揭幕的第十七届上海汽车文化节以“上”海“嘉”速为主题,于3月21日至4月25日在嘉定区举行。目前,嘉定区已有10家商业综合体、95家商户报名参与凭票根优惠的活动。

上海市嘉定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金芬表示,目前嘉定区内规模以上中高端宾旅馆平均入住率已达到95%以上。F1中国大奖赛三天期间,观众可凭出票短消息前往相关商业中心及酒店,享受餐饮、购物、娱乐等方面的多重优惠。

“今年将在汽车文化节期间继续抓牢F1赛事带来的大量客流机遇,推出相应的补贴政策,将补贴以及相应的商业体免费停车等优惠送给汽车文化节期间的购车群众。”上海市嘉定区商务委主任陈烨表示,上海汽车文化节不仅是节赛盛会,更是人民大众的节日。在汽车文化节期间,嘉定将通过一系列促消费、强发展的行动,将文旅商体展全面嵌入节赛活动。

赛事激活城市可持续发展

2004年,F1首次落户申城。彼时有人戏谑,估计很多中国人连“F1”与“F4”都分不清楚。首届中国F1大奖赛在2004年9月举行,那一年最有名的“车王”还是舒马赫,上海国际赛车场建在远离市区的嘉定,还没有通上地铁,但纵使如此,第一届正赛当日的观众仍然高达15万人次,创下了中国有史以来单项赛事单日现场观众人数最多纪录。此外,门票收入3亿元,也是中国有史以来票房收入最高的体育比赛。

上海一财网报道,那一年,英国《卫报》对F1中国大奖赛评价是:“大家不要忘记,中国仅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搞定了一切,从和伯尼(彼时F1的掌门人)签约到现在,他们每一步都走得非常扎实。步入21世纪的中国已经开始向世界展示他们的实力,这里是全世界投资的热点,赞助F1车队的很多大公司都在这里建厂赚更多的钱。”

上海市体育局发布的《2024年上海市体育赛事影响力评估报告》显示,2024年上海举办了178项国际国内体育赛事,创造直接经济影响113.78亿元、拉动效应达309.90亿元。

上述报告还指出,F1中国大奖赛对上海体育经济的贡献度本身也非常显著,其中直接经济影响达到14.06亿元;在间接经济影响方面,产出效应为39.28亿元,税收效应为1.37亿元,并创造了9857个就业机会;同时,对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拉动效应达到了15.93亿元。

2020年,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纲要》中明确发展目标,到2025年,上海要基本建成全球著名体育城市。上海举办更具影响力、更高品质的国际顶级赛事。高水平办好F1中国大奖赛、国际足联俱乐部世界杯等国际顶级赛事,加强赛事影响力综合评估,持续提升赛事专业度、关注度、贡献度。

中国给F1带来了2亿的观众,而F1给上海带来的则是另一种繁荣。

20年前,上海国际赛车场诞生于一片荒地上。如今,这片区域周边已有高楼拔地而起,公路、轨交、酒店、医院、商业,各种配套不断完善。一座全球一流国际体育赛事之都正在建成。

新华社报道,近年来,中国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体育产业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步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赛事组织、场馆运营等活动中,中国赛车运动通过新能源技术研发、可持续燃料应用及赛事运营优化等举措引领行业变革。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全球经济增长和繁荣至关重要,而体育赛事更是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载体。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罗文桦表示,上海是体育赛事领域可持续发展的先锋城市。F1中国大奖赛的举办积极探索应用先进技术,引入智能转播中心以减少国际转播团队旅行成本、融合3D技术与机械设备以减少赛道修整废料、建立规范的废机油收集处置流程以避免环境污染……

(编辑:李朔)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