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中国新闻
中欧关系、俄乌冲突、中美关系......中国两会外长会“高频词”透视时代热点

【欧洲时报网】2024年是国际格局深刻演变的一年,中国外长记者会无疑是今年中国两会的焦点活动之一。北京时间7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用一个半小时、回答23个问题,涉及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乌克兰局势、台湾问题等国际和地区热点,解答中国外交之问。

【中国外长记者会突显世界将目光转向中国】

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记者会,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中国元首今年预定开展数起重要外访

中新社报道,王毅说,2024年是国际格局深刻演变的一年,也是中国改革发展阔步前行的一年。谈及过去一年元首外交成果,王毅说,元首外交是中国外交的最高形式。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70周年纪念大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到中阿合作论坛,三大主场外交树立起全球南方携手共进的新标杆。从欧洲到中亚,从金砖到拉美,四次重要出访汇聚起世界团结合作的新动能。习近平主席还接待了众多外国政要和友人,130多场外事会谈会见,续写了中外友谊的新佳话。

王毅指出,2025年对中国和世界都是一个重要年份,元首外交将迎来新的高光时刻。上个月,习近平主席出席亚洲冬运会开幕式,拉开了今年主场外交的序幕。我们还将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举行上合组织峰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习近平主席预定开展数起重要外访。元首外交将书写中国同世界双向奔赴、相互成就的新篇章。

世界关注“中国准备怎么做”

在近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王毅回答了23个问题。相较于去年外长记者会超出一个半小时的时长和21个问题的容量,今年的答问更显紧凑简明,且信息密度高。北京外交学者表示,在国际社会面临重大转折之际,今次外长记者会表明中国正成为稳定国际秩序的重要力量。

香港中通社报道,此番23个问题涉及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乌克兰局势、台湾问题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表示,这23个问题可概括为两方面,即中国如何看待当前国际局势的热点问题,以及中国准备怎么做,这显示出世界正将更多目光转向中国。

梳理可见,此次23个问题中有8个问题直接提及美国。复旦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主任简军波指出,如今中国是动荡世界的稳定力量,对外政策具有延续性、稳定性、坚定性,这在当前大国中是少见的。反观美国,不断改变对外政策、频繁“退群”,挑战二战以来的国际秩序,令许多国家无所适从。中国在尽最大努力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呼吁为变乱交织的国际秩序提供基础保障,在当今世界扮演重要建设性角色。

此外,在整场答问中,“全球南方”成为高频词。简军波称,在曾经被遵守的国际规则遭主要大国破坏之时,广大全球南方国家要联合起来,这非常必要。中国今后将引领全球南方国家,加强共识,共同建设更公平正义的国际社会。王义桅表示,在全球南方国家中,只有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且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是带动全球南方实现现代化不可取代的力量。中国的外交叙事是追求公平正义,因此未来将继续维护联合国权威,助力提升全球南方国家的话语权、代表性。

谈及今年的中国外交,简军波表示,中国将利用重要纪念和多边外交场合等机会,推动国际社会反对保护主义和强权政治,发挥更多全球引领作用,而不是任由国际秩序被破坏乃至向下沉沦。

【中美关系备受关注王毅对美发出五连问】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幻想一边对华打压遏制,一边与中国发展良好关系。”今年的外长会上,王毅在谈中美关系时,以“两面人”形容美国对华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做法。

香港中通社报道,每年中国两会,外长记者会一直是世界了解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的重要窗口,而中美关系又是重中之重。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中美关系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两国和两国人民,亦事关地区与全球稳定。中美之间将如何打交道,全世界都在聚焦。整场记者会,从美俄关系、南海问题、科技竞争、贸易关税、巴以冲突等,有一半都直接或间接与美国相关。

“美方不应以怨报德,更不能无端加税,这不是负责任的大国所为。”在回应关于美国以芬太尼为由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新一轮关税的问题时,王毅表示,中美都将在这个星球上长久存在下去,因此必须和平共处,冲突对抗不应成为选择。

值得关注的是,王毅连用五个问句向美方发出正告:当遇到挫折和困难,应多从自身找原因,而非将责任归咎于他人。如果选择合作,将实现互利共赢;如果一味施压,中国必将坚决反制。

王义桅表示,美国敲诈周边国家与盟友的同时也不忘敲诈中国。但中国始终坚持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从不依附于他国,更不吃霸凌胁迫那一套。对于特朗普二进宫后的“拳法”,中方已经有了充分准备,也应对得更加从容、有的放矢。“美国再如何折腾,终究无法独善其身”,王义桅表示,美国执意与中国对抗,既不符合两国长远利益,更不符合世界期待。希望美方能认真倾听中方声音,同中方一道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轨道。

中新社报道,王毅在谈及中美问题的最后说,一百多年前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人就发出历史之问,究竟是“公理胜强权”,还是“强权即公理”?新中国外交坚定站在国际公理一边,坚决反对强权、霸权。历史应当向前,而不能倒退。大国应承担起国际义务,履行好大国担当。不能唯利是图,更不能恃强凌弱。西方有句话,“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而在中国看来,朋友应当是永远的,利益应当是共同的。

“中国对欧洲依然抱有信心”

在7日的中国外长记者会上,王毅在谈及中欧关系时表示,中欧双方有能力、也有智慧通过友好磋商妥善解决好存在的问题,共同开辟下一个值得期待的50年。

综合中新社、中新网报道,会上法新社记者提问称:中欧面临长期紧张的经贸关系,尤其是在新能源和电动车领域。在这种情况下,外交部如何看待中欧关系发展?

王毅表示,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回顾双方半个世纪的交往,最宝贵的经验是相互尊重,最强大的动力是互利共赢,最一致的共识是多边主义,最准确的定位是伙伴关系。

王毅说,50年来,中欧合作获得长足发展,贸易额从当年的24亿美元增长到7800亿美元,投资额从几乎为零增长到近2600亿美元。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0万列,成为联接亚欧的黄金通道。

他表示,50年后的今天,中欧经济总量超过世界三分之一,中欧合作更具战略意义和世界影响。一个健康稳定的中欧关系,不仅将成就彼此,还将照亮世界。

王毅称,今年初习近平主席同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通话时指出,国际形势越是严峻复杂,中欧越要秉持建交初心,加强战略沟通,增进战略互信,坚持伙伴关系定位。中国对欧洲依然抱有信心,也相信欧洲可以成为中方信任的伙伴。双方有能力、也有智慧通过友好磋商妥善解决好存在的问题,共同开辟下一个值得期待的50年。

“冲突无法有赢家”

王毅在谈及乌克兰危机时表示,冲突无法有赢家,和平不会有输家。中方愿根据当事方的意愿,同国际社会一道,为最终化解危机、实现持久和平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

中新社报道,王毅表示,中方从危机爆发第一天起就主张对话谈判,寻求政治解决,就在为和平奔走、为促谈努力。中方秉持的始终是客观公正的立场,发出的一贯是冷静、平衡的声音,目的是为解决危机创造条件、汇聚共识。

他表示,中方欢迎并支持一切致力于和平的努力。同时也要看到,这场危机根源错综复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消融化解也非一日之功。但冲突无法有赢家,和平不会有输家。谈判桌是冲突的终点,也是和平的起点。各方立场虽不尽一致,但都希望达成一个公平、持久、有约束力并被各当事方所接受的和平协议,这是一个难得可贵的共识,也是应当共同努力的目标。

央视新闻报道,谈及中俄关系时,王毅表示,无论国际环境如何变化,中俄友好的历史逻辑不变、内生动力不减。双方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决定永久睦邻友好,开展全面战略协作,寻求互利合作共赢,因为这样做最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时代发展进步的方向。中俄双方已经探索出一条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相处之道。我们站在了新型大国关系的前列,也树立了相邻国家关系的典范。一个成熟、坚韧、稳定的中俄关系不会受一时一事而变,更不会受第三方的干扰,是动荡世界中的恒量,而不是地缘博弈中的变量。

王毅说,今年是二战胜利80周年,中俄两国曾经分别在亚洲和欧洲主战场浴血奋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民族牺牲,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我们双方将以共同纪念这一重要历史节点为契机,弘扬正确二战史观,捍卫二战胜利成果,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在谈及当前世界的另一场地区冲突巴以问题时,王毅说“巴以冲突循环往复,症结在于‘两国方案’只实现了一半,以色列国早已建立,而巴勒斯坦国仍遥不可及。”

北京人民网报道,王毅表示,我们支持埃及和阿拉伯国家共同发起的加沙恢复和平计划。大国如果真的关心加沙人民,就应该推动加沙全面持久停火,加大人道主义援助,秉持“巴人治巴”原则,为加沙重建作出贡献。他说,巴勒斯坦各派首先要落实好《北京宣言》,实现团结自强;中东各方要跨越分歧,支持巴方建国;国际社会要为巴以和平凝聚共识,提供助力。

“台湾从来不是一个国家”

王毅在两会记者会上回应质疑联大第2758号决议的论调时指出,台湾地区在联合国的唯一称谓就是“中国台湾省”。台湾从来不是一个国家,过去不是,今后更绝无可能。

香港中通社报道,王毅说,这种质疑论调是在公然挑战联合国权威和战后国际秩序,十分荒谬和危险。散布这种论调的人,首先应该补一补基本常识。值得注意的是,王毅当天在谈中日关系时,特别提到了台湾。“与其鼓吹‘台湾有事,日本有事’,不如谨记,借台湾生事,就是给日本找事。”当天记者会上,王毅回应日媒记者提问时指出,一个中国原则是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台湾回归中国已经80年了,日本仍有人不思反省,与“台独”势力暗通款曲。

王毅指出,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既是历史,也是事实。今年是台湾光复8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使台湾重回中国版图。主要战胜国当年发表的《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都明确规定,要把日本窃取的台湾归还中国,日本也宣布承认《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这些都确认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构成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编辑:李璟桐)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