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戴胜编译】中国巨头推出新的AI模型,性能超越ChatGpt和同样来自中国的DeepSeek。不难发现,中国对AI技术是认真的。
意大利Panorama网报道,新的一天,就有新的AI模型。这当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但语言模型、聊天机器人和基于人工智能的应用程序正大量涌现,以至于许多人都感觉不知所措。而这次,轮到了中国电子商务、电子支付和人工智能巨头企业阿里巴巴。
报道指出,中国的DeepSeek V3发布仅一周多,就因其革命性的低成本训练方法吸引了众多西方媒体的关注,紧接着中国另一家人工智能巨头阿里巴巴又立即推出了自己的新模型。
阿里巴巴Qwen系列模型中的最新版本Qwen2.5Max,在基准测试中的表现超越了DeepSeek V3和ChatGpt,跻身一流AI模型行列。
与竞争对手不同的是,这款模型目前还没有可供下载的应用程序,但可登录QwenChat与模型进行直接对话,这与ChatGpt和DeepSeek非常相似。Qwen2.5Max能够生成图像、上传文件进行分析、执行网络搜索,将来还可以生成视频。
除阿里巴巴的这款新模型,最引人关注的还有中国在制裁下开发内生模型的能力。近十年来,美国一直限制向中国出口尖端技术,其中包括微芯片,没有它就没有人工智能。
这些制裁引发了中国“双管齐下”的应对方式。第一个是政府发起的半导体行业产业投资基金,俗称大基金。这是一个公募基金,旨在通过对中国国内企业、技术研发和工业基础设施的直接投资,来加强中国半导体的生态系统。这是中国在其关键半导体领域(也是受美国制裁的领域)实现更大程度自给自足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2014年成立以来,大基金已进行了三轮投资,总投资额估计接近1000亿美元,为的就是实现关键半导体领域的技术独立。自然,设定目标,还要实现目标。
文章称,生产高性能芯片需要复杂且昂贵的技术,中芯国际等中国企业尚未达到台积电或英特尔等巨头的水平。同时,荷兰阿斯麦这样的西方企业在精密机械生产领域占据了垄断地位。离开这些企业,很难制造出尖端的半导体芯片。
而中国对技术壁垒的第二种应对就是“DeepSeek现象”:如果你不能使用市场上最先进的硬件进行生产,那就通过削减成本来优化生产的其他流程,最后让模型“开放”(开源)且免费。
美国在关键的人工智能竞争中仍然保持领先。他们拥有更多的资本、更强的硬件生产能力以及对最先进半导体供应链的控制。然而,DeepSeek和Qwen的相继出现必须引起注意:制裁并没有阻止中国的技术发展,相反提供了必要的创新动力,使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把自己拉回到了平等的竞争环境中。因此美国不能满足于现状。可叹的是,欧洲在这方面始终“默不作声”。
(编辑:柳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