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中国新闻
欧媒:中欧、中美关系均面临合作与挑战

【欧洲时报李梓、李帅编译】2025年新年伊始,欧媒本周分别关注中欧、中美关系现状及近期走向,认为面临复杂的国际地缘局势,中欧经贸从科技到贸易互有需要,“脱钩断链”并不可取。中美关系方面,随着特朗普二度入主白宫,中美两个大国之间各方面的角力仍将持续。中欧、中美关系均面临合作与挑战。

奥媒:欧洲为什么离不开中国?

奥地利《新闻报》报道,欧洲多年来一直试图脱离北京,但徒劳无功。为什么美国和日本能够成功而布鲁塞却失败了?

欧洲汽车行业在假期期间表现平静。但这是一种具有欺骗性的沉默。德国仍在大规模裁员。在中国供应商向市场大量供应廉价电动汽车的压力下,该行业面临崩溃的威胁。政客们从一个汽车峰会到另一个汽车峰会,就好像他们没有看到问题的到来一样。欧盟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战略竞争对手”已有六年了。

从那时起,非洲大陆一直试图减少对远东供应商的依赖。然而,尽管美国和日本通过截然不同的战略成功地摆脱了第二大经济体的束缚,但欧盟仍然停滞不前。没有中国,欧洲就不可能存在吗?

过去七年来,美国和日本对中国的依赖都大幅减少。自2017年以来,中国进口占美国所有进口(不包括石油和天然气)的份额下降了8.5个百分点。来自越南和墨西哥的供应商已经取代了中国的出口商。如今,日本从中国的进口也比几年前大幅减少。

另一方面,在欧盟,北京甚至能够扩大其影响力:荣鼎集团的分析显示,自2017年以来,中国进口占欧盟所有进口的份额增加了3.1个百分点。欧洲对中国供应的依赖度从17%增加到22%。与此同时,北京作为投资者在欧洲的足迹也比2017年更大。尽管欧洲的情况与美国并没有根本不同。

工业在经济产出中所占的份额大致相同,对进口中间产品的需求也是如此。但发展却如此不同。原因之一是欧洲的能源价格危机:自2022年以来,欧洲的电力和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以至于在欧洲大陆生产化学品几乎不划算。中华人民共和国再次缩小了差距。2020年至2023年,欧盟对中国在化学品领域的贸易逆差增加了一倍多。

不过,荣鼎集团的分析坚信,经济政策比能源价格更具决定性。唐纳德·特朗普在2018年担任美国总统的第一个任期内明确表示,对中国商品征收高额关税,并在某些情况下实施进口禁令。有效关税上升至12%。最初,中华人民共和国三分之二的出口受到影响。欧盟现在才慢慢认真对待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即便如此,它也只影响到中国进口总量的2%。这种差异也是由于美国大西洋彼岸的政治决策者多年来的天真造成的:布鲁塞尔一直敞开大门,特别是在清洁技术进口方面,以期望能源转型能及时取得成果。如今,欧洲几乎所有太阳能电池板都来自中国。特别是中国企业也从欧洲交通运输业的转型中获利。

仅电池和电动汽车就占中国对欧盟出口增量的三分之一。与美国不同,日本以高额补贴吸引本国企业将生产从中国本土或其他东南亚国家转移。这里也出现了与欧洲不同的后果。举个例子:日本将在2030年之前投入650亿美元的补贴,以吸引半导体行业到该国发展。美国为此花费了570亿美元。欧盟正在尝试提供90亿美元。

荣鼎集团的阿加莎·克拉茨表示,欧盟迫切需要“更强有力的胡萝卜加大棒政策”。她预计未来几年欧洲大陆对中国的依赖将变得更加严重。如果特朗普宣布提高对中国的关税,甚至更多廉价的中国商品进入欧洲,情况就更是如此。

德媒:中国或将延续对美“斗而不破”战略

在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即将入主白宫的背景下,中美各方面的角力持续依旧。特朗普的上任,将给双边关系带来诸多可以预见的挑战,但中方或许会在某些方面获益。德国媒体《时代》周刊相关报道现编译如下:

特朗普将中国视为美国的头号竞争对手,其“让美国再次伟大”、“美国优先”等口号,很大程度上都是针对中国而喊出的。在特朗普上一次的竞选中,他曾指责中国“过度地从自由贸易中获益”。而随着他二度入主白宫,两国围绕关税问题的争议还将持续。但是,除关税外,特朗普尚未就其他方面提出具体的对华政策。

今天的中国,相比8年前特朗普首次就任美国总统时,准备得更加充分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给特朗普发去的贺电中强调,中美两国“需要加强对话和沟通,妥善管控分歧,扩大互利合作”。习近平表示,相信稳定和健康的双边关系符合两国共同利益,也契合国际社会的期待。

很显然,中国已准备好延续“斗而不破”的中美关系战略。2017年,前中国驻美大使周文重发表《斗而不破:中美博弈与世界再平衡》一书,反映了中国在特朗普首次当选美国总统后的基本立场。几年来,即使中美关系历经贸易战、高新技术领域“脱钩”,中国始终坚持这一基本立场。

当然,“斗而不破”是有边界的。2022年11月,习近平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峰会活动期间,明确提出了中国的四条“红线”:台湾问题、民主人权、道路制度、发展权利。

2020年,特朗普曾将其竞选失败归咎于中国和新冠疫情,而他本次提名的国务卿人选卢比奥更是因涉疆问题遭中方制裁。此外,特朗普的贸易团队可能加速推进对华技术出口的进一步限制。有消息称,特朗普还将出台更严厉的经济政策,包括结束对中国商品的依赖、禁止美国企业对华投资、对与中国有业务往来的公司实施合同禁令等等。这些措施,都可能直接触及中国的经济发展红线。

但尽管面临一系列挑战,中国在特朗普的首个任期内,从美国内部的混乱中间接受益,向全世界展示推广了其高效的“中国发展模式”。而通过亮出“红线”,中国政府在未来面临双边紧张关系时,可以此为基础对美国采取反制措施。

对于特朗普来说,最大的障碍恐怕是他自己。其政策和执政风格可能将继续撕裂美国社会,而中国显然可以利用这种混乱,在全球范围内强化自己的形象和影响力。在特朗普的第二个任期,中国“斗而不破”的战略将面临考验。但中国领导层已做好准备,争取在可能的冲突中占据主动。

(编辑:夏莹)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