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中国新闻
中国扩大免签国家范围 免签停留时间延长至30天

【欧洲时报网】近一年来,新的免签政策激发了不少人前往中国的兴趣。中国外交部22日宣布,对日本等9国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至此,享受中国免签待遇的国家已扩大至38个。此外,中国将免签入境人员的停留时间从现在的15天延长至30天。

中国恢复日本赴华免签 日方期待促进交流

中方已对法国等29个国家试行免签政策。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22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决定扩大免签国家范围。

综合中新社、央广网报道,林剑说,自2024年11月30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对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克罗地亚、黑山、北马其顿、马耳他、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日本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

“此外,中方还决定进一步优化免签政策,将交流访问纳入免签入境事由,将免签停留期限自现行15日延长至30日。”林剑说。

林剑表示,自2024年11月30日起,包括上述9国在内的38个免签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赴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交流访问、过境不超过30天,可免办签证入境。

日本《读卖新闻》指出,在新冠疫情全球肆虐的2020年3月前,只有日本、新加坡和文莱3个国家获得了赴中国旅游和商务的短期(最长15天)免签待遇。自去年以来,中国政府对以欧洲和东南亚为主的近30个国家实行免签措施,却没有对日本恢复这一措施。

日本时事通讯社22日称,疫情后,由于经济活动正常化,从日本前往中国的商务出差人数有所增加,日本政府和商界一直希望中国恢复免签。

共同社报道,关于中国政府宣布恢复日本人短期入境免签,日本首相石破茂22日在官邸回答记者提问时称:“日中关系的基础,最重要的是两国国民开展交流。”

石破茂透露,日方迄今已多次向中方要求早日恢复免签,一直通过各个层面进行沟通。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对此表示,期待这些措施能进一步促进日中两国之间的交流。

免签效应持续释放 赴华旅游搜索量大增

新的免签消息一经公布,各旅游平台上中国相关目的地搜索热度大涨。不少中国旅行社也对即将来临的赴华旅游热潮充满期待。

综合中国央视网、广州南方网报道,在携程海外平台的欧洲站点和日本站点,免签消息公布后中国目的地搜索热度分别环比增长65%和112%,从日本多地直飞中国的航班查询度也大幅上升。

携程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日本游客入境中国旅游订单同比增长140%,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除外,大连、杭州、成都、青岛也是日本游客热衷的中国目的地。

另据韩国《中央日报》报道,自11月1日中国宣布对韩国公民免签后,5天内韩国线上旅游平台Interpark Tour的中国旅行套餐预约数量比10月同期增加了91%。

“之前办理签证的程序很麻烦,现在可以更加自由地往返,感觉很好。”韩国企业家李尚敏8日在北京表示。他是11月免签新政后首位免签证入境中国的韩国人。

在吉林延吉,通过这里入境的韩国旅客在免签政策实施10多天来同比增长90%。

上海一财网报道,携程集团副总裁秦静表示,今年1至10月,携程平台上,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约2倍。144小时过境免签、单方面免签政策等是推动中国入境游增长的重要动力。加上此次新增的9个国家,中国实施单方面免签政策的国家已达到39个,截至目前,这些国家的游客订单已占中国入境游整体订单超三成,随着免签效应的释放,中国入境游将迎来进一步增长。

韩国《亚洲日报》22日称,有分析认为,中方持续优化免签入境政策,除了考虑外国游客旅游消费带来的经济效益外,也有意在“特朗普2.0”时代即将到来之际,试图通过释放友好的外交信号来扩大中国的影响力。被列入免签对象国的除了欧洲国家外,还有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美国的同盟国。

人员往来便利措施不断优化 新版签证表简化34%项目

一年以来,中国同新加坡、泰国、哈萨克斯坦、安提瓜和巴布达、格鲁吉亚、所罗门群岛6个国家签署互免签证协定,目前已同25个国家实现全面免签。

香港中通社报道,中国外交部领事司负责人童学军22日介绍,截至目前,中国同157个国家和地区缔结了涵盖不同护照种类的互免签证协定。此外,外国人还可利用过境免签、邮轮免签及赴海南岛等特定区域免签政策赴华旅游或开展商务活动。

童学军表示,为便捷人员往来,中方推出新版中国签证申请表,优化简化项目达34%,填表时间大幅缩短。中国驻外使领馆全面取消签证预约制度,进一步扩大免采指纹范围,对所有申请一次或两次入境、停留180日内的短期签证申请人免采指纹。此外,按现行标准阶段性调减25%的签证规费,外籍人员赴华成本进一步降低。

今年以来,中国同巴西、澳大利亚等国达成互发10年多次、5年多次签证安排,为中东欧等国家人员签发5年多次签证,为湄公河国家商务人员签发5年多次“澜湄签证”,同时积极参与APEC商务旅行卡计划,为亚太地区中外商务人员往来提供便利。

深度游受欢迎 回头客增多 高科技生活打破刻板印象

官方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中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818.6万人次,同比上升48.8%;其中,通过免签入境488.5万人次,同比上升78.6%。随着入境游客不断涌入,中国多地冬季旅游持续升温。

综合央视网、中新社报道,境外游客到中国主要以一程多站、深度游为主,一般会首选北京、西安、成都、桂林、上海等热门城市。其中,在北京游玩,会选择停留5天4晚或者4天3晚。

境外游客在游览传统景点的同时,会把更多关注点放在探寻本土文化、深度沉浸体验、定制个性旅游线路上,由纯粹的观光游向深度体验游、文化主题游转变。

“入境中国的游客中,很多外国博主都拍摄、制作了旅游视频。广场舞、大熊猫、乡村……他们的镜头展现了一个立体丰富、多姿多彩的中国。这些视频在海内外的社交媒体上吸引了大量观看者。”云南财经大学首席教授明庆忠说。

此前,有不少海外旅客认为15天的入境停留时间“不够玩”。此次,中国将入境停留时间延长到30天,也满足了不少游客“深度游”的需求。

与此同时,外国游客中的回头客越来越多,从入境机票订单来看,将近1/4入境游客今年两次及以上来到中国。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专家杨森认为,中国地大物博,不同类型的景观,不同风格的城市,以及逐渐兴起的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多元旅游产品,都对海外游客产生了吸引力。

“此外,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成就,如高铁、城市建设等,打破了不少西方人长期以来对中国的刻板印象,也成为吸引海外游客的因素之一。”杨森说。

例如,北京八达岭长城在今年夏天开通了无人机“送外卖”服务,最快5分钟,来自山下就能送到长城上。葡萄牙游客何赛在登上长城后遇到了小雨,尝试用“外卖”服务订雨伞。“我订了这把雨伞,这里的外卖真是太神奇了,他们甚至能送到这么远的地方。”何赛说。

全球跨境旅游市场复苏强劲 出国旅游群体逐渐年轻化

2023年至2024年,全球旅游市场复苏势头强劲,跨境旅游人数和支出都明显增加,旅游市场出现了不少新动向和新趋势。例如,亚太地区因机票、酒店和旅游产品性价比高,成为全球热门旅游目的地。

中新社报道,游客的消费习惯也在发生变化。世界旅游联盟发布的《2023—2024跨境旅游消费趋势研究报告》显示,在出国旅游时,游客倾向于在美食和娱乐等体验性消费上投入资金,也更加愿意为深度游和沉浸式体验支付费用。

此外,上述报告显示,出国旅游的群体正逐渐年轻化。年轻游客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更注重性价比,偏好轻松自由的旅行方式。

明庆忠认为,目前,中国入境旅游仍存在客流增速低、外国游客占比小、客源结构单一、创收水平低等问题,建议相关部门做好入境旅游的中长期规划,重点关注客源市场、配套政策、产业布局、人才培养等。

他指出,在宣传方面,可参考泰国、澳大利亚等知名旅游目的地的做法,创新境外宣传推广的体制机制,也可与境外组团社合资开展中国市场拓展。

杨森认为,在提升外国游客的旅游体验方面,中国可以继续提升互联网使用、多语种服务、移动支付、景点预约、租用交通工具等方面的便利化程度,同时积极开发定制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可在海外市场的推广中使用国际专业团队。

(编辑:唐快哉)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