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中国新闻
奶茶的征服世界之旅

【欧洲时报网】摇一摇配料丰富的饮料杯,“啵”地一声插入吸管,一口吸进浓醇茶香与Q弹粉圆,层次丰富,口岸碰撞。奶茶这种在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的甜饮料已经成为了许多人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你知道吗?这种饮品不仅是中华文化兼容并蓄的代表食物,是中国多民族融合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华文化对全世界深远影响的典型例证。

奶茶的诞生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古以来,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形成了农耕或游牧的不同生活方式。茶与奶,正是南方农耕文明和北方游牧文明在饮食层面不同偏好的代表饮料。历史长河滚滚流,来自南方山区的茶随着中原王朝的扩张快速向北传播,而乳制品也在北方游牧民族的步伐中不断南下。隋朝的统一及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促使南北之间在经济与文化上的往来更为频繁,也促成了双方在文化和生活各方面的大融合。

时间来到开放包容的唐王朝,随着中原地区与边疆各民族的频繁交流,奶茶这种融合饮料应运而生,成为王公贵族与文人士大夫间流行。据说,文成公主远嫁松赞干布,不仅带去了茶叶,还教会牧民用茶和奶熬制奶茶,备受当地人青睐。随后,始于唐兴于宋的“茶马互市”大大促进了商业贸易的繁荣,喝奶茶这种消费行为也开始从精英阶层流向平民。到了蒙古人建立元朝时,奶茶已经走向全国,甚至走出国门。

到了清代,满族人入主中原,自然持续发扬喝奶茶的习惯。那时,皇帝祭祖、设宴时,都要奉上奶茶,外藩王公觐见皇帝时也有赐奶茶的礼仪。和如今年轻人“买奶茶祭祖”的行为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纵然古代中国的奶茶有很丰富的滋味演变,但其总体特点依然是呈咸味,在奶茶里加盐是主流做法。

现代奶茶的诞生

奶茶是何时走出中国的?一种说法是,奶茶由西藏人经由丝绸之路传给了临近的印度人,后来传到了英国。另一种说法是,广州官员用加了牛奶的茶招待了荷兰人,而荷兰便将这种喝法和茶叶一同带了回去。

无论如何,欧洲人改变了传统咸奶茶的面貌,并帮助甜奶茶传播到世界各地。根据史料记载,因为不喜欢茶的风味,掌握了欧洲蔗糖市场的葡萄牙人最早开始在茶汤里加糖。而在甜茶汤里加入牛奶的做法是由荷兰人完成的,时间大约是在公元1655年至1690年之间。到了17世纪末,新兴的海洋强国英国开始与昔日战友荷兰兵刃相向。与此同时,英国开始全面学习荷兰的先进体制与生活习惯,喝奶茶就是其中之一。

到了18世纪,奶茶在英国广为流传,由于糖在当时尚属奢侈品,在其中加糖更是各家炫耀自己财力的必不可少环节。与此同时,伴随着东印度公司的扩张,英国人孜孜不倦地把英式茶歇带往世界各地,奶茶也由此发展出多个不同版本:香港人创造出了浓香顺滑的丝袜奶茶与加入咖啡的鸳鸯奶茶;泰国人会在其中添加青柠、香茅、柠檬草、八角等香料;印度人则会煲茶让香料受热,以散发更重的香味……

不过,人们更加熟悉的台式波霸奶茶却是受到荷兰人的影响。在台湾被荷兰霸占统治期间,荷兰人带来的喝茶习惯影响了台湾原住民。到了1980年代,有台湾人尝试将状如“珍珠”的粉圆加入改良后的甜奶茶,这便是现代奶茶最初的样子。

奶茶的征服世界之旅

“山茶叶经采摘加工可冲泡饮用,通称为茶。一直以来,中华帝国几乎完全垄断了这种‘清澄碧玉’的所有产销环节:种植、采摘、加工、炒制及其他加工方式、批发、出口……一切一切,皆由此一国独享。”

在《改变世界史的中国茶叶》一书中,美国作家莎拉·罗斯(Sarah·Rose)如是形容18世纪中国茶叶在全球贸易链条上的关键地位。三百多年过去了,而今,在茶叶基底中加入牛奶、芝士、珍珠、椰果等各式配料的中国奶茶,重新开启征服世界之旅。

19世纪风靡台湾后,珍珠奶茶很快就在亚洲地区流行起来,然后在21世纪初,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传到了世界各地。几乎没有哪个国家的年轻人能够抵御珍珠奶茶的魅力:在东南亚,光是2018单年的珍珠奶茶市场就成长了30倍;在德国,麦当劳在2012年将珍珠奶茶加入菜单;在法国,珍珠奶茶成为卢浮宫的进驻品牌;在美国,各家手摇饮店不止是年轻人相聚及打卡的娱乐场合,更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亚裔无形的身分认同。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西敏司(Sidney Mintz)在他的著作《甜与权力》中分析了饮食文化背后的权力结构问题。对社会而言,每一种饮食习惯和口味偏好都有它形成的历史原因,而这一形成过程往往有几十上百年。在这漫长时间的背后,是政治力量、军事力量以及经济利益等各方面力量的博弈,最终形成了社会普遍认可的一种饮食文化。而这种饮食文化既是经济、政治、军事等权力运作的结果,也是权力产生和形成的过程。食物将人与人、人与世界连接起来,并由此开启了近代世界历史的进程。

而伴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与日俱增,中国的餐饮文化也在东南亚、欧洲、北美、中东等各地广泛传播、深入人心,席卷全球的奶茶无疑是这个时代浪潮的一个例证与缩影。

资料来源:新周刊、霞光社、民族画报

(文/秋狸)

(编辑:皋离秋)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