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英特尔CPU漏洞频发、故障率高,应系统排查英特尔产品网络安全风险。”10月16日,微信公众号“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发出的这一篇文章,引发了一众外媒的普遍报道和重点关注。
被点名“漏洞频发、暗设后门” 英特尔公司回应
彭博社指出,考虑到英特尔在个人计算机(PC)处理器市场的主导地位以及在中国市场的长期存在,此番针对英特尔的“点名”实属罕见。《华尔街日报》则认为,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CSAC)虽是一个由网络安全相关团体、企业和个人组成的非营利组织,没有对英特尔进行审查的法律权力,但获得了监管部门的支持,其发文具有一定的分量。
去年,中方宣布对美光实施网络安全审查,且最终结果为未通过审查。如今,《华尔街日报》这样作出判断,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发出“应系统排查英特尔产品网络安全风险”的呼吁,可能是该公司在其最重要市场之一的中国面临到安全审查的“前兆”,就如同美光这家美国存储芯片制造商那样。同样的观点,也出现在了路透社和法新社等外媒的报道中。
针对相关情况,英特尔公司10月17日向观察者网发来一份声明,表示英特尔始终将产品安全和质量放在首位,全文写道:我们注意到相关媒体的报道。作为一家在华经营近40年的跨国公司,英特尔严格遵守业务所在地适用的法律和法规。英特尔始终将产品安全和质量放在首位,一直积极与客户和业界密切合作,确保产品的安全和质量。我们将与相关部门保持沟通,澄清相关疑问,并表明我们对产品安全和质量的坚定承诺。
《证券时报》报道,16日,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微信公众号发表题为《漏洞频发、故障率高应系统排查英特尔产品网络安全风险》的文章,文章提及,2024年以来,英特尔CPU先后曝出GhostRace、NativeBHI、Indirector等漏洞,英特尔在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重大缺陷,表明其对客户极不负责任的态度。
自今年年初至今,英特尔的股价已跌超50%
据报道,10月16日,当天盘前交易中,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英特尔股价直线下挫,下跌了3.33%。盘中,英特尔股价一度下跌4%,之后虽有所回升,但最终收跌1.5%。
值得注意的是,自今年年初至今,英特尔的股价已跌超50%。在人工智能(AI)领域度过了一段繁荣时期并在此后进入艰难时期后,英特尔方面近期宣布,将削减数十亿美元的成本,并裁员1.5万人。
当地时间8月1日,英特尔发布2024财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第二季度英特尔营收128亿美元,同比下降1%;净亏损16亿美元,上年同期净利润15亿美元,同比转亏。公司从2024年第四财季开始暂停派息,为最近32年来首次暂停派息。
《华尔街日报》指出,对英特尔而言,在公司陷入困境之际,任何对在华销售的削减都可能产生重大影响。去年,英特尔四分之一以上的销售额来自中国市场,尽管这其中包括在中国组装并出口到美国和其他地区的产品中使用的芯片。
此前,美国政府通过所谓《芯片和科学法案》,对中国半导体产业进行无端排挤和打压,英特尔公司就是这一法案的最大受益者。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帕特∙基辛格成功地将英特尔与美国政府绑定在一起,成为美国芯片战略的最大合作公司,不仅得到了85亿美元的直接补助,还有110亿美元的低息贷款。
为讨好美国政府,英特尔在所谓涉疆问题上积极站位打压中国,要求其供应商不得使用任何来自于新疆地区的劳工、采购产品或服务,在其财报中更是将台湾省与中国、美国、新加坡并列,还主动对华为、中兴等中国企业断供停服,这是典型的“端起碗来吃饭,放下碗就砸锅”。
此番各家外媒针对英特尔的报道中,均不约而同地出现了美光的名字。美光是一家存储芯片公司,主要产品是NAND存储芯片和固态硬盘,该公司也是美国少有的存储芯片制造商。
去年,中方对美光公司在华销售产品启动网络安全审查。审查发现,美光公司产品存在较严重网络安全问题隐患,对我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供应链造成重大安全风险,影响我国国家安全。为此,中方依法作出不予通过网络安全审查的结论。按照《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我国内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应停止采购美光公司产品。
此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曾表示,中国有关部门依法依规对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网络产品进行网络安全审查,是一种正常的监管措施。对于所有的企业来说,不管是中国企业还是美国企业,还是其他国家的企业,在中国经营首先要做到的是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只要能够守法合法经营,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对中国国产CPU企业影响几何?
上海一财网报道,受相关消息面影响,17日早间,A股部分半导体股股价有所波动,中国国产CPU厂商海光信息盘中涨超5%,龙芯中科盘中涨超14%。
机构认为,在一些对信息安全要求较高的行业,如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电信等,可能会更倾向于选择国内的CPU芯片产品,以降低安全风险,国内企业在相关市场的替代机会将增加。根据头豹研究院数据,2022年中国CPU国产化率为30%-40%。
目前,虽然英特尔和AMD在CPU市场占主导地位,但国内逐渐形成六大企业主导的国产CPU阵营,分别是鲲鹏、飞腾、海光、兆芯、龙芯、申威,其中鲲鹏、飞腾走的是ARM指令集路线。海光、兆芯走的是X86指令集路线,龙芯早期是MIPS指令集,但现在是自研LoongArch指令集路线,而申威早期是Alpha指令集,但现在则是自研SW64指令集路线。其中,走X86路线的海光、兆芯备受外界关注。
根据海光信息最新财报显示,在CPU方面,该公司已经推出了3000系列、5000系列和7000系列,兼容x86指令集及主流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根据华安证券研报,CPU产品已经和国内头部服务器厂商、头部金融机构、国央企等达成合作。而在DCU方面,支持AI大模型训练,已经适配了LLaMa、GPT、文心一言、ChatGLM、通义千问等主流大模型。
对于海光、兆芯等国产X86CPU厂商来说,因为属于wintel联盟体系,可使用wintel的生态,且windows的生态完善,没有任何使用上的问题,所以在一些中低端的PC及服务器市场,可以实现对英特尔CPU的替代。而在高端市场,还有AMD的产品可以平替,并不会对中国国内对于高端x86CPU有依赖的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转造成太大影响。
而兆芯通过收购威盛(VIA)获得了X86架构授权,这使得其可以基于该成熟的架构进行芯片设计。目前,兆芯是国内少数拥有CPU、GPU、芯片组三大核心研发能力的厂商。这意味着它能够独立地进行处理器、图形处理器以及芯片组的设计和开发,实现了核心芯片技术的全流程覆盖。
龙芯中科生态体系则基于LA指令系统,龙芯中科是中国国内唯一坚持基于自主指令系统构建独立于Wintel体系(Windows+Intel)和AA体系(Android+Arm)的CPU企业,研制的芯片包括龙芯1号、龙芯2号、龙芯3号三大系列处理器芯片及桥片等配套芯片。
但也可以看到,兆芯与英特尔、AMD等国际巨头相比,在技术实力上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在单核性能方面,兆芯的部分产品还有待提高,而在高端市场和高性能计算领域的竞争力也相对较弱。从性能对比看,2023年,龙芯中科龙芯3A6000四核通用CPU流片成功,该芯片性能达到第10代四核酷睿的水平。而英特尔第10代酷睿U处理器是在2019年发布,随后其处理器还在持续迭代。
龙芯中科在2023年财报中承认,CPU具有极高的生态壁垒。Wintel体系起步较早,在桌面和服务器市场中占主导地位,国内CPU产品大多数是基于X86和ARM指令系统,而支持LA的CPU市场占有率目前尚低。
CPU厂商要赶上英特尔的技术水平和市场地位,另有一些挑战需要应对。
例如,龙芯中科和海光信息都是芯片设计企业,为Fabless模式,制造环节委外生产。一名半导体资深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芯片设计后能否有以先进制程生产也是一个问题。国产CPU发展不仅涉及设计层面,还是一个全产业链层面能否支撑的问题。
此外,包括海光信息在内,国产处理器芯片厂商,例如龙芯中科、飞腾、兆芯等,其指令集来自国外公司的技术授权,也存在着无法使用授权技术的风险。根据海光信息招股书显示,公司从AMD获得高端处理器的技术授权及相关技术支持,在公司被列入“实体清单”后,AMD不再提供相关技术服务。未来,海光信息仍存在着无法继续使用授权技术或对高端处理器技术掌握不足的风险。
除了海光和兆芯外,Arm CPU阵营的鲲鹏CPU也有望从中受益。公开信息显示,在信创领域,目前鲲鹏CPU位列市场份额前二,有预测称到2024年其将占据信创服务器市场50%以上的份额。按照2022年的相关数据,其在信创服务器市场的占比约为12%。
一国产算力头部企业对记者表示,在AI催化下,服务器算力市场的国产化进一步提升,“在2026年,国内AI算力国产化占比将会达到50%,而这一数字在两年前只有22%左右,今年将有望达到42%。”
不过,从应用场景看,与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消费电子中的英特尔芯片对比,国产CPU仍具有一定局限性。
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的文章中,点名出现漏洞或其他问题的英特尔芯片不仅包括应用于数据中心服务器的至强处理器等,还包括英特尔第6代至第11代酷睿、赛扬、奔腾系列CPU,以及第13、14代酷睿i9系列CPU,这意味着,受漏洞影响的设备不仅包括数据中心服务器,还包括电脑这类消费电子。
而一些国产CPU厂商的产品目前主要面向政务、企业类客户,并不主要面向普通消费者,这意味着这些国产CPU还较难很快替代市面上应用英特尔芯片的消费电子。
国产CPU厂商中,龙芯中科面向传统电子政务市场等,公司计划提升龙芯CPU在政策性市场的竞争力。海光信息的CPU则主要用于电信、金融、互联网、教育、交通等重要行业或领域。海光信息CPU相关产品已应用到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金融和能源化工领域客户,并在电信运营商的数据中心类业务应用。“对信息安全、供应链安全要求相对较高的领域,是国产CPU的优势市场。”海光信息在2023年财报中表示。
上述半导体资深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与对信息安全要求高、有采用国产CPU芯片替代英特尔等CPU芯片的强烈需求的一些机构或企业客户相比,消费级市场较为市场化,在短时间内用国产CPU替代掉英特尔芯片存在一定难度。
(编辑:李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