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10月首个交易日(8日),中国A股延续了上月底的“狂飙突进”式的上涨模式。当天,沪指大涨逾4%站上3400点,创业板指飙升超17%,沪深两市成交额史上首次突破3万亿元(人民币,下同)。
A股单日成交额史上首次破3万亿元
中新财经报道,当日A股三大指数以逼近“涨停”开盘,沪指和深圳成指一度双双大涨逾10%,创业板指更是一度暴涨逾18%。不过,随后三大指数有所回调。截至当日收盘,沪指报收3489.78点,涨4.59%;深成指报收11495.10点,涨9.17%;创业板指报收2550.28点,涨17.25%。
值得一提的是,沪深两市当日成交金额开盘20分钟左右突破1万亿元,刷新此前9月30日创下的历史最快万亿纪录。北京时间当日13时12分左右,沪深两市成交金额突破2.6万亿元,刷新此前在9月30日创下的25931亿元的成交金额历史纪录。
截至当日收盘,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合计34519亿元,其中,沪市成交额15105亿元,深市成交额19414亿元。这也是A股单日成交额历史上首次突破3万亿元关口。
整体上,个股涨多跌少,全市场超5000只个股上涨。板块方面,半导体、软件开发、存储芯片、数据安全等板块涨幅居前,旅游等少数板块下跌。
市场放量上涨,牛市启动信号?
对于8日A股天量成交金额,有分析称,这表明市场参与者对股票交易存在明显的分歧,但也可能是牛市启动的信号。
广州《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东方财富证券表示,天量成交虽然显示了市场的火爆程度,但也意味着市场有所分歧。部分投资者认为这是市场见顶的信号,而另一部分投资者则持乐观态度。
不过该机构指出,底部放巨量大多是牛市开启的信号,即使这天是放量巨震的。比如2000年2月17日、2006年12月6日、2007年1月4日和2014年11月11日,当日指数放巨量震荡,但后市都开启了一轮牛市行情。2014年11月24日,两市成交额创新高的同时,技术上看指数还突破了前期的重压力位,这种底部区域的放量上涨,牛市启动的信号会更加明确。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表示,成交量的放大对股市的影响是显著的。一方面,它表明市场资金流动性充裕,投资者信心增强,有助于推动股价上涨,形成良性循环。另一方面,成交量的放大也可能带来市场的波动性增加,因为更多的资金涌入市场,意味着更多的买卖力量在相互博弈,这可能导致股价在短期内出现较大波动。
大批股民跑步入市 掀开户热潮
近期A股连续大涨,场外投资者也开始“跑步进场”。
《北京日报》客户端报道,刚刚过去的“十一”假期,大批股民们跑步入市,掀起一波开户热潮。来自券商的信息显示,相比过去还要到券商营业部办理开户,如今更多投资者选择在线上开户。“线上也是排队开户,客服部门也在加班。”某券商北京金融街营业部工作人员表示。
“相关开户数据不错。”某头部券商工作人员透露。广发证券超300家营业网点“开户及服务不打烊”,其中“十一”当日开户量较此轮行情前数倍增长,线上开户占比进一步提升。客户开户年龄分布较为均衡,“80后”“90后”依然是主力,但“00后”积极入市的现象也不容忽视。
高盛上调中国股市至“超配”
同很多跑步进场的普通股民一样,外资机构也纷纷“看多”A股。
北京中国证券网报道,近日,包括摩根士丹利、高盛、花旗等在内的外资机构集体发声,看好中国股票的上涨空间和配置价值。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Chiyao Huang团队近日发布研报指出,新散户投资者是股市上涨的主要动力,新投资者开设账户的数量显著增加,表明散户的参与度正在上升。Chiyao Huang团队预计,如果散户继续保持乐观情绪,中国家庭金融资产中将有高达2万亿元至3万亿元的资金重新配置到股票市场,券商股有望从中受益。此外,目前相对较低的保证金融资余额也显示出未来有增长的空间。
高盛在最新报告中上调中国股市至“超配”,将沪深300指数的目标点位从4000点提高到4600点。
花旗在最新报告中同样将沪深300指数目标点位调升至4600点,并设定明年底目标在4900点。
(编辑:李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