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中国新闻
奥媒:中国计划将火星岩石带回地球研究

【欧洲时报李梓编译】中国的太空计划将在2028年首次在地球上对火星样本进行研究。如果任务成功,将是一项巨大的航天成就。

奥地利《新闻报》报道,中国计划在大约四年内发射一次太空任务,将火星样本带回地球。这是迄今为止任何国家或公司都未曾实现的壮举。到目前为止,火星岩石仅在火星上被研究,相关数据被传送回地球。

“由于火星距离地球远远超过月球,受限于目前火箭的运输能力,样本返回任务需要两次发射才能完成”,该项目的一位规划者刘继忠在中国东部合肥的一次会议上对国家通讯社新华社表示。两枚“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投入使用。

中国早在2020年通过“天问一号”任务,已将一辆火星车送到了地球的邻居——火星。这次,中国科学家计划寻找火星上的生命,并从其表面、大气和深层钻探中采集样本。根据中国国家航天局的介绍,“天问三号”由火星着陆器、上升器、轨道器和返回舱模块组成。

刘继忠预计这将是一项非常艰巨且充满挑战的任务。工程师们需要成功采集样本,用火箭从火星起飞,并在火星轨道上与返回舱模块对接——整个过程必须确保不污染火星。

目前尚不清楚探测器将在火星的哪个确切地点着陆。任务将从中国南部海南岛的文昌航天发射中心发射,预计发射日期大约在2028年。

中国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卞志刚今年6月份曾表示,中国行星探测工程已经获得国家批复,包括4次探测任务,计划在10年到15年内完成。其中,天问二号是小行星探测任务,计划2025年前后发射,目标主要是对一颗近地小行星的伴飞、取样返回等探测。天问三号是火星采样返回任务,计划2030年前后发射,实现火星采样和携带火星样品返回地球。天问四号是木星系探测任务,计划2030年前后发射。此次发布的消息显示,天问三号任务的实施时间将推前两年,由2030年前后提前至2028年前后。

如果任务成功,将是一项重大的航天成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长期以来也有类似计划。火星探测车“毅力号”甚至已经收集了一些岩石样本,准备用于运输。然而今年4月,NASA宣布由于成本过高,该项目的成本估算不断增加,已经从最初的40亿美元上升至100亿美元以上,NASA暂时搁置了这些计划,并正在寻找新的想法。根据独立评估,NASA及其欧洲合作伙伴在2028年之前准备好发射航天器的可能性“接近于零”,这意味着它无法赶上2030年的返回窗口。

“天问”是中国太阳系行星探测工程的任务名称。“天问一号”是火星探测任务,实现了中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

(编辑:冀果)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