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中国8月的出口意外加速,超过预期,达到近两年来的最高值。在其它经济指标没有特别大的变化情况下,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8月份的出口大增?
前8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6%
中新社报道,中国海关总署10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8.58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6%,增速比前7个月下滑0.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6.45万亿元,同比增长6.9%;进口12.13万亿元,同比增长4.7%;贸易顺差4.32万亿元,同比扩大13.6%。
分国别看,前8个月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额均保持增长。其中,中国对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速最快,达10%。欧盟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欧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1%。美国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美贸易总值同比增长4.4%。韩国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中韩贸易总值同比增长8%。
同期,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13.48万亿元,同比增长7%。
分产品看,前8个月中国出口机电产品9.72万亿元,同比增长8.8%。其中,汽车出口同比增长22.2%;集成电路出口同比增长24.8%。
进口方面,前8个月中国铁矿砂、煤和天然气进口量增加,原油进口量减少。据官方数据,前8个月中国天然气进口量同比增长12.3%,原油进口量同比减少3.1%。
中国央视新闻报道,以美元计,8月出口金额同比上涨8.7%,涨幅较上月提高1.7个百分点;进口同比增长0.5%,涨幅较上月回落6.7个百分点。8月实现贸易顺差910.2亿美元。8月出口表现强于预期,进口则不及预期。
相关商品中,8月船舶出口金额依旧保持高增速态势,同比大增超6成,涨幅最为明显。
肥料、汽车紧随其后,8月出口金额同比均增长超3成。肥料出口金额环比增速为26.17%,是当月环比增速第一的商品。7月环比增速由负转正实现“大逆转”后,8月汽车出口金额保持住了增长态势,环比上涨9.41%。
另外,手机、家用电器、集成电路等5类机电商品8月出口金额同比增幅也都超过了10%。
中国对外贸易或出口韧性强
香港中通社报道,8月出口表现强于预期,进口则不及预期。在数据发布前,不少分析师担心,由于近期欧美地区经济增长放缓,可能导致外需疲弱拖累中国出口。但从主要出口地区来看,8月,中国前三大出口市场分别是美国、欧盟、东盟,其中,对美国出口同比增长4.9%,对欧盟出口同比增长13.4%,对东盟出口同比增长8.8%。自2023年11月以来,美国首次成为中国头号出口市场。
对于8月份中国出口超预期的原因,中国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副教授刘春生表示,其一是中国对外贸易或出口的韧性还是非常强。中国产品提供了非常高的性价比,物美价廉,其优势暂时也难以被其他国家所取代。其二是机电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比较快,像手机等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换机周期,也会带动相应产品的出口。其三是欧盟和美国对中国产品采取了一些贸易制裁的措施,之后有一定的缓冲期,迫使进出口商加紧备货,以此来应对制裁措施的落地,所以它有一个强库存的过程。其四是整个欧美的经济也是在不断恢复,对中国产品的需求还大。欧美贸易的恢复,对于中国对外贸易也具有提振的作用。
刘春生还说,中国近些年利用RCEP的一些政策以及自由贸易区的优势,加紧了在东盟国家的经济投入。然后中国政府出台的很多提振贸易的措施和政策,也在逐步发挥它的作用,其提振作用也比较明显。
从出口商品来看,8月出口金额最高的三类商品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服装及衣着附件、集成电路,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10.8%、下降2.7%、增长18.2%。其他主要商品中,汽车(包含底盘)出口金额同比增长32.7%,纺织纱线、织物及其制品出口金额同比增长4.5%。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研究员周茂华表示,这可能是因为欧美贸易商担心政策前景不稳定、地缘冲突推升航运成本等因素,在传统消费旺季来临前提前备货所致。
尽管8月出口超预期,但分析师认为,在外需放缓的背景下,迭加上年同期基数走强,年内中国出口增速或呈现放缓态势。
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近期美国制造业PMI及就业数据均显示出较为明显的走弱势头,表明外需放缓信号正在出现,下半年外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会相应减弱。
天风证券固定收益团队分析师孙彬彬也认为,接下去,外需承压或拖累中国出口。美国方面,近期通胀超预期降温,失业率加速上升,引发市场对美国经济衰退担忧;从欧洲来看,8月欧元区制造业的萎靡状态加剧,奥运会对法国经济短期有所提振,但难以持续。
周茂华的观点则稍有不同。他表示,尽管出口面临外需转弱、基数走高、以及贸易保护、地缘冲突等压力和扰动,但全球经济仍有望保持扩张,加上中国外贸企业积极应对、外贸结构持续优化、外贸纾困政策实施力度加大,出口有望保持平稳。
(编辑:李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