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多地牛肉价格持续走低,从以前的每斤四五十元(人民币,下同),现已跌至“2”字头,为近五年同期最低。牛肉价格为何走低?后期走势如何?
中新社报道,22日在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可以看到,牛前腿的平均批发价为每斤25.5元,牛前腱的平均价格为每斤29.5元。
中国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4年2月13日,中国全国牛肉批发价格为每公斤72.34元,随后一路波动下跌,到8月22日,已跌至每公斤60.5元。
与更长的时间周期相比,2023年以前,牛肉批发价格始终保持在每公斤80元左右的水平。业内人士表示,肉牛价格从2023年初就开始走低,目前的牛肉价格已跌到与2019年价格水平接近。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牛肉价格持续走低主要是市场供需失衡,今年以来,中国国内牛肉产能增长,牛肉进口没有减少,市场需求偏软。
“2023年以前,牛肉价格连续上涨了很多年。在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下,小牛的价格也更高。这期间,市场和政府将更大的精力放在扩大生产能力、扩大存栏上。”李国祥表示,由于生长周期较长,肉牛养殖业呈现长周期变化特征。今年以来,肉牛产能有所提高,同时,在经济增长放缓大环境下,牛肉的消费需求也进入缓慢增长阶段,使牛肉价格走低。
除了产能周期变化因素,市场认为,进口牛肉增多,且三年疫情导致进口冻牛肉累积,此外,去年以来牛奶价格持续低迷,很多奶牛淘汰为肉牛,进入牛肉市场,使牛肉供给进一步增加。
对于消费者来说,牛肉“跌下神坛”无疑是个好消息,人们离“牛肉自由”更近了。但于行业而言,这样的下行趋势使不少养殖户和企业面临巨大压力。
据媒体报道,在山东省阳信县流坡坞镇南街村,2023年5月至6月份时卖一头牛还能赚1500元到1600元,现在卖一头牛要倒赔1000多元。
内蒙古肉牛产业协会会长李杰表示,目前有70%至80%的养殖户处于亏损状态,只有30%的企业凭借存栏和出栏时间的调整、自身养殖肉牛品种的差异化等,处于微利或者是持平状态。
去年以来,牛奶价格也持续低迷,乳品消费市场疲弱,原料奶供应过剩,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企业效益下滑,甚至亏损严重。
对于后期走势,分析认为,随着天气逐渐转凉,肉制品消费旺季也将来临,消费需求有望增加,可以支撑牛肉价格。
李国祥表示,从农产品价格趋势来看,近期,鸡蛋、水果、蔬菜等价格都在上涨,此前中国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已经明显开始缓解。在这一趋势下,牛肉等价格下行压力也有望缓解。
面对市场下行,中国政府部门出台了相应调控和扶持政策。6月份,中国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关于稳定肉牛生产发展的通知》,为稳定肉牛基础产能、帮助养殖场户渡过难关提出各项举措。8月21日,中国农业农村部组织奶牛肉牛生产形势座谈会,倾听养殖户和企业意见。
李国祥坦言,以后行业全面盈利的情况可能不太容易出现了,一些生产力落后的养殖企业(户)将被淘汰,行业将出现结构性分化。“过去是只要养牛就能赚钱,以后是只有养好牛才能赚钱。”
(编辑:夏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