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8月21日,中国外交部召开例行记者会,发言人毛宁介绍越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苏林对中国的国事访问情况及成果。
双方将提升智慧海关“软联通”
中国央视网报道,毛宁表示,越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苏林应邀于8月18日至20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此访是苏林同志当选越共中央总书记后首次出访,中方给予高规格接待。习近平总书记、国家主席同苏林总书记、国家主席举行会谈和小范围茶叙,中国总理李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分别会见。
两党两国最高领导人就深化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作出战略部署,为下阶段中越关系发展提供政治遵循。双方一致同意,在各自国家发展振兴的关键时期,要坚定沿着两国老一辈领导人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和阮富仲总书记共同确定的道路前进,夯实政治互信更高、安全合作更实、务实合作更深、民意基础更牢、多边协调配合更紧、分歧管控解决更好的“六个更”发展格局,持续推进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
双方一致同意,要保持密切战略沟通和高层交往,加强外交、国防、安全等战略领域机制化合作;拓展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两廊一圈”框架对接合作,加快推进铁路、高速公路、口岸基础设施“硬联通”,提升智慧海关“软联通”,携手打造安全、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以明年庆祝中越建交75周年为契机,共同办好“中越人文交流年”等系列活动,巩固两国民意根基。
双方发表了联合声明,充分反映访问成果。两国有关部门和地方还签署了党校、互联互通、工业、金融、海关检验检疫、卫生、新闻机构和媒体、地方、民生等领域合作文件,充分体现了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取得的积极进展。
毛宁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方愿同越方一道,以两党两国最高领导人重要共识为指引,围绕“六个更”总体目标,增进政治互信,加强互利合作,深化人文交流,推动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走深走实,为推进各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防务安全合作是中越关系的支柱之一
中新社报道,苏林访华期间,双方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关于进一步加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进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联合声明》。
联合声明表示,中方强调坚持对越友好政策,始终把越南视为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越方重申始终把对华关系视为越南独立自主、全方位、多样化对外政策的头等优先。这是双方的战略选择。
在联合声明中,双方重申,防务安全合作是中越关系的支柱之一,同意加强防务安全合作,通过边境国防友好交流、防务安全磋商等渠道,加强两军各层级交往,深化边防、海军、海警交流,推进政治工作、国防工业、军舰互访、联合国维和等领域合作。
联合声明指出,双方就海上问题深入坦诚交换意见,强调要更好管控和积极解决海上分歧,维护南海和地区和平稳定。双方一致同意要恪守两党两国高层共识,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坚持通过友好协商,积极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符合《关于指导解决中越海上问题基本原则协议》、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国际法的基本和长久解决办法,不采取使局势复杂化、争议扩大化的行动。推动海上共同开发磋商和北部湾湾口外海域划界磋商早日取得实质进展,积极开展海上低敏感领域合作。
声明中提到,中国同意为越南制订谅山—河内、芒街—下龙—海防标准轨铁路项目规划和老街—河内—海防标准轨铁路项目可研报告提供支持。推动中越友谊关—友谊、浦寨—新清货运专用通道智慧口岸试点建设。积极探讨开展跨境经济合作区试点建设,共同打造安全、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
越媒:中国对越南的投资依然强劲
越南《西贡时报》报道,中国对越南的投资依然强劲。越南计划投资部长阮志勇强调,中国投资者越来越关注电子、制造业、基础设施、可再生能源以及电动汽车等高科技领域。
香港《南华早报》网报道,越南新任领导人苏林访华期间受到各种礼遇,凸显中国对两国共产党历史友谊的重视。苏林访华的第一站是广州,因为那里是包括胡志明在内的许多越南革命领导人战斗过的地方,对越南共产党具有重要意义。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报道,中国防长董军与越南防长潘文江在北京会面时说,中越两军应乘势而为,加速提升各领域合作质效,推动两军合作取得更多成果。
马来西亚《星报》网报道援引专家观点指出,越南与中国推进投资贸易合作仍有很大空间。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史忠俊表示,近年来,两国合作一直在全面、深入、广泛发展。“特别是在经贸领域”,越南是中国在东盟国家中最大的贸易伙伴。目前,有很多中国企业计划在越南投资兴业。
两国在教育、青年、旅游等领域的人文交流都在强劲发展。中国-东盟首席商务专家许宁宁认为,中越经贸合作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越菲为何走向两条路?
香港中通社报道,中越坦诚沟通的同一天,菲律宾则派出两艘海警船在中国南海仙宾礁、仁爱礁发起非法冲闯行动,并蓄意冲撞中国海警执法舰艇,试探中国底线。菲船被中国海警管制后,美国国务院迅速发声明支持菲律宾。菲方此举让近两个月已有所缓和的南海局势再度升温。
事实上,菲总统马科斯刚上任时也曾访华,受到中方高规格礼遇,拿到不少合作项目。但回国后,马科斯口风改变,菲方在南海发起挑衅,后又从强硬立场转向求和,其后再次挑起波澜,态度屡屡反复,对抗至今。
中国南海研究院世界海军研究中心主任陈相秒分析,马科斯与前任杜特尔特偏好不同,且有不少把柄攥在美国手中,不得不听命于美国,使菲律宾沦为代理人,服务于美“印太战略”,抓住南海问题牵制中国。此外,菲国内政治格局发生变化,强硬派安全军事及法律部门崛起,削弱了主张缓和局势的外交部门的力量。
“菲律宾早就应该学习越南。”陈相秒直言,尽管越南在南海岛礁建设和油气开发动作不停,也会与菲方对话,但越南较务实,排除了外部势力干扰,并未将中越矛盾激化。中菲之间沟通机制已足够多,若想处理好南海问题,菲方首先要确保诚信,不能出尔反尔;其次要确保政策连贯性,不能换领导人就改政策;最后也可藉鉴中越北部湾联合巡逻,尝试恢复中菲海上联合执法合作,加深友谊,减少摩擦风险。
(编辑:李璟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