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中国新闻
法媒:中国人在消费方面变得更加谨慎

【欧洲时报九天编译】由于房地产市场放缓并对未来感到担忧,中国人在消费方面更加谨慎。法媒以浙江省嘉兴为例分析了当今中国消费者的心态。

《世界报》的报道写道,嘉兴有多家购物中心,与中国许多中等城市一样,万达广场无疑是最现代化的,商店里摆放的竖琴和无花果树就证明了这一点。枝繁叶茂的无花果树已成为时尚精品店的基本元素。

自九年前开业以来,该中心已成为这座拥有150万人口的消费者的聚集地。嘉兴市因紧邻上海和省会杭州而发展非常迅速。顾客不仅在购物中心可以找到经典的优衣库和无印良品商店,还可以买到2023年开业的美国Sprayground背包。他们可以在这里看电影,和家人一起吃汉堡,或者和朋友一起吃中式火锅。

法媒记者注意到,这个夏日的午后,购物中心里并不空无一人,但卖家却在努力说服闲逛的人购买。在一家男士休闲裤和衬衫店的收银台后面整理账单的孔薇婷(音译)透露,“人们越来越谨慎。以前,如果他们喜欢就会买几样东西,现在情况已经不同了。”

这位身穿灰色夹克、黑色T恤、假指甲长得令人眼花、佩戴珍珠耳环的35岁女性非常了解这种现象。她本人就亲身经历过。她的丈夫从事公寓装修工作。由于房地产市场不景气,收入直线下降。这对夫妇有一个10岁的女儿,因此他们在花钱方面更加谨慎。以前,孔薇婷每个月都会和丈夫或朋友出去两三次,花掉200元(人民币,下同)或300元,而现在他们认为最好在家吃晚饭。

中国近年来出现了一个词“消费降级”来描述消费者更加谨慎消费的现象。这也可以译为“勒紧裤腰带”,即中国人放弃了享乐购物,长时间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以避免乘坐出租车,感觉生活水平落到所经历的或者所渴望的标准以下。

面对这种谨慎的消费心理,商家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即买家何时才能重拾热情?他们的热情还会回来吗?新冠疫情多年流行之后,中国的消费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现在看来可能会长期陷入低迷状态。

近几十年来,中国的经济确实在增长,上海和深圳的购物中心就是证明,而且在一些二、三线城市也是如此。1996年至2022年间,人均消费支出平均每年增长8%。

但中国人将60%以上的储蓄投入房地产市场,而房地产五年来一直下滑。这个打击令他们的信心消融。他们将更大比例的收入用于提前偿还贷款,以限制经济衰退的风险。他们存钱以防家庭成员失业,或者因为未来更加不确定。中国经济研究机构荣鼎集团指出,2019年至2023年间,城市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下降了4%,而储蓄倾向则上升了15%。

第二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7%,增速低于前三个月,略低于北京设定的2024年5%左右的目标。最重要的是,基本增长由出口拉动,而中国领导人通过支持电动汽车和太阳能电池板的生产来强调与西方的技术战。中共在二十大第三次全体会议上重申了这一优先事项。

为了刺激消费,在春季推出的以旧换新计划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政府在8月初公布了一项支持消费计划,其中包括降低所得税。尚不确定这项政策是否足以刺激经济。而近几个月来,许多观察家一直在等待更广泛的支持购买力的措施,或者建立能够让公民放心的社会安全网络。

(编辑:刘涛)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