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15日公布2024年7月银行结售汇和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
中国7月跨境资金流动形势向好
中新网报道,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7月,银行结汇13169亿元人民币,售汇17057亿元人民币。2024年1至7月,银行累计结汇88740亿元人民币,累计售汇100712亿元人民币。
按美元计值,2024年7月,银行结汇1847亿美元,售汇2392亿美元。2024年1至7月,银行累计结汇12483亿美元,累计售汇14165亿美元。
2024年7月,银行代客涉外收入44363亿元人民币,对外付款45352亿元人民币。2024年1至7月,银行代客累计涉外收入286563亿元人民币,累计对外付款291732 亿元人民币。
按美元计值,2024年7月,银行代客涉外收入6221亿美元,对外付款6359亿美元。2024年1至7月,银行代客累计涉外收入40308亿美元,累计对外付款41036亿美元。
7月跨境资金流动形势向好,货物贸易等主要流入渠道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7月银行代客涉外收入环比增长9%,支出增长7%,收支逆差环比收窄41%。其中,中国对外贸易持续较快增长,带动货物贸易项下跨境资金净流入环比增长48%,规模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外资净增持境内债券200亿美元,环比增长1.4倍,境外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的积极性依然较高。
未来随着内外部环境改善,中国跨境资金流动平稳运行的积极因素将进一步增多。从内部看,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有力提振市场信心,国内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将得到巩固和增强;外汇领域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外汇市场韧性将继续提升。从外部看,国际贸易有望恢复增长,世界贸易组织预计2024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将由2023年下降1.2%转为增长2.6%左右。同时,美联储降息预期增强,近期非美主要货币企稳回升,国际汇市环境有望逐步改善。
投资价值凸显 人民币资产“吃香”
《上海证券报》报道,对于全球投资者而言,人民币债券资产展现出良好的投资价值。
价格波动小、回报稳定,是人民币债券吸引力的重要方面。德意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行长,投资银行部中国区总经理徐肇廷表示,二季度以来,美联储降息预期不断延后,各期限美债收益率持续反弹且波动率剧增,收益率曲线受“硬着陆”预期影响呈现倒挂趋势。“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美债会掣肘于负息差与高波动率,相比之下,他们更加青睐于正息差的中国境内债券。”徐肇廷说。
徐肇廷还表示,中国境内债券收益率走势保持基本稳定,境外机构投资者在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剧的大环境下偏好配置流动性最佳的短期国债与政策性金融债以追求稳定、持续的收益。
彭博数据显示,在过去10年内持有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的中国债券组合,无论是否进行外汇对冲,都可以获得约70%的收益。
境外投资者在配置人民币债券时,也展现出新的投资倾向特征。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分析师于丽峰表示,境外投资者的主要增持券种为同业存单、政策性金融债和国债等。因为考虑锁汇收益后,境外机构配置人民币债券的综合收益要高于配置美债。
“以6月底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及1年掉期点计算,外资买入1年期中国国债同时签订1年期远期合约,综合收益率为5.85%,明显高于美国1年期国债收益率4.36%的水平。”于丽峰表示,由于套息交易在短端的确定性较强,所以本轮外资流入增持短期限的同业存单规模已超6000亿元,超过增持国债和政金债之和。
此外,避险属性也是境外机构增持人民币债券的原因之一。央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江会芬近期表示,人民币债券具有较高的分散化投资价值,避险功能正在不断增强,人民币债券收益与G7国家、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债券收益率相关性较低。据测算,2024年中美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相关性仅为0.05。
于丽峰表示,人民币债券目前仍处于外资流入的初级阶段,外资主要持有国债、政策性银行债和同业存单,未来随着国内信用债市场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外资持有国内债券的品种将进一步丰富,规模也将持续扩大。
(编辑:李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