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中国传统节日“七夕”将至,今年的“七夕”恰逢周六,为方便新人登记领证,地明确周六正常开放婚姻登记服务。
多地婚姻登记处宣布七夕加班
据民政部网站消息,在民政部网站留言咨询板块,有网友提问:今年七夕8月10日正好是星期六,民政局接受婚姻登记预约吗?
对此,民政部社会事务司答复称:近年来,部分群众有在法定节假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办理结婚登记的需求,各地民政部门鼓励婚姻登记机关满足群众需求、开展相关业务,但未做具体的强制性规定和要求。建议具体咨询当地婚姻登记机关。
据中国央视新闻报道,目前,全国已有多地公开通知将在七夕节为各位新人加班办理结婚登记,并开展相关纪念活动。
山东省民政厅表示,今年各地婚姻登记机关响应“为爱加班不打烊”,提供七夕节延时服务,提前做好七夕当天值班安排,并提前发布预约号,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结婚登记需求。
济南市槐荫区印象济南、青岛市黄岛区电影博物馆、淄博市马踏湖湿地公园及牛郎织女景区、泰安市泰山区红门景区、日照市莒县莒国古城、菏泽市东明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等景区里的特色婚姻登记服务场所,持续提供节日服务。
8月6日,天津市民政局发布公告,“七夕节”当天上午,天津全市各级婚姻登记机关统一加班半天。新人们可以采取线上或电话方式进行预约,也可以当天前往户籍所在地民政局婚姻登记机关现场排队办理结婚登记。
七夕节当天,绍兴市各地婚姻登记处加班为新人办理结婚登记。目前可通过“浙里办”的“浙有姻缘”或绍兴民政公众号“民政服务”进行预约。
南京各区婚姻登记处周一到周六正常上班(除法定节假日),8月10日可办理结婚登记。
上海市长宁区、虹口区、青浦区等婚姻登记中心表示,七夕当天登记号源已约满。工作人员表示,新人也可以选择上海其他区办理,届时也可以到现场办理,只是或将等待较长时间。
浙江省婚姻登记网上预约系统显示,杭州多区均已无号,个别婚姻登记处七夕次日(8月11日)的登记也被预约一空。上城区婚姻登记处工作人员称,将视实际需求放号,建议及时关注预约平台。平时周六只受理预约号,但七夕节也会受理现场的业务。
中国驻葡萄牙大使馆发布通知称,将于8月10日举办“缘定七夕爱满使馆”专场结婚登记活动。中国驻葡萄牙大使馆已在“中国领事”App婚姻登记预约中增开8月10日结婚登记名额,有结婚登记需求、男女双方均持有效中国护照及葡萄牙居留卡的旅葡侨胞新人可预约。
上半年结婚人数同比下降49.8万对
红星新闻报道,在经历了2014年到2022年连续9年结婚登记人数下跌后,2023年止跌回升,但2024年上半年再次出现下跌。
民政部发布的《2024年二季度民政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结婚登记对数为343万对,比去年同期的392.8万对减少了49.8万对。今年一季度数据显示,结婚登记196.9万对,比去年同期减少17.8万对,是近年来首次跌破200万对。
2013年,全国结婚登记数达到1346.9万对的历史高位,此后九年连续下降,2022年结婚登记量为683.3万对。在2023年,结婚登记人数结束下跌,上升至768万对。
从各地已经公布的2024年结婚登记数据来看,广东2024年上半年结婚登记27.6万对,相比去年同期的29.8万对减少2.2万对,一季度15.7万对与去年同期持平;安徽一季度结婚登记9.9万对,同比减少1.8万对;浙江一季度结婚登记6.6万对,同比减少0.4万对;福建一季度结婚登记4.8万对,同比减少0.3万对;江苏一季度结婚登记10.1万对,2023年同期没有公示,但相比2022年减少0.8万对。北京一季度结婚登记相比去年上升,从2.5万对升至3万对。
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原新认为,经历了疫情三年结婚需求的积攒,2023年结婚登记人数出现上升是很正常的。另一方面今年是龙年,民众对龙年生育的倾向比较高,很多人会选择去年结婚保证龙年孩子出生。但结婚人数下降的趋势整体上不会改变,所以今年会出现继续下跌的统计。原新预测,下半年因为假期、节日、漏报回填等原因,结婚登记数字可能会比上半年有所增加,“全年总数会在700万对左右”。
专家:结婚人数减少是综合性因素作用结果
原新分析,结婚人数的减少,是经济、社会、人口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原新表示,出生性别比偏高导致性别失衡进而导致结婚登记量下降的重要原因。“出生性别比就是100个女婴对应的男婴数量,正常值为103-107。从1982年的107.8开始,出生性别比就一直在升高,到2004年达到了121.1的最高值,之后在国家全面治理下有所下降,但直到去年还有111.1。”原新介绍,在婴幼儿、青少年阶段出生性别比不会带来太大问题,但到了婚姻年龄阶段这种性别失衡会导致婚姻竞争性加剧,婚姻的成本提高和婚姻不稳定性增加。
原新称,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男性比女性多3490万人。当时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其中20-40岁的适婚年龄男性比女性多了1752万人,性别比是108.9。“这意味着这些男性结婚注定存在问题。”原新说,出生性别比最严重的时期就是80年代中期到00年代上半期,这期间出生的人现在都进入适婚年龄阶段,性别失衡导致一部分男性无法结婚。这从一个侧面促使结婚人数减少。
原新表示,城市化进程中,人口流动加剧了农村地区的性别失衡和婚姻挤压。“比如广东的人口性别比曾经非常高,但婚姻匹配问题并不严重,因为广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地,能吸引大量年轻女性。但这种吸引加剧了其他地区特别是农村的性别失衡,部分农村男性的失婚现象更加严峻。”
原新还提到,不婚现象也是结婚减少的重要原因,相比于性别失衡导致的失婚,不婚更多是主动选择的结果。不婚的主体是女性,与女性的教育状况、收入状况、就业状况的改善有较大关系。
原新表示,30-44岁婚姻高发年龄段的未婚女性比例的大幅度提高,一方面是晚婚现象愈发普遍的结果,一方面也是不婚人群增多的表现。
(编辑:李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