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中国新闻
“化石之乡”榆社:文明之光 血脉传承

8月7日,2024“行走中国·报道中国”海外华文媒体山西行活动走访了中国唯一一所县级二级化石专题博物馆——榆社县化石博物馆。

榆社化石在世界古哺乳动物研究方面占有特殊地位,也因此被称为“化石之乡”。图为三趾马完整头骨化石(左)和贺风三趾马完整头骨化石(右)。(图片来源:本文图片均由欧洲时报特约记者夏莹 摄)

榆社县化石博物馆始建于1983年,建馆以来,先后接待了来自美国、法国、德国、芬兰、瑞士、瑞典、巴基斯坦、日本等地的专家学者。图为博物馆内展出的来访的专家学者图片。

榆社化石形成于距今700万年-100万年间的新生代地层中。特别是距今530万年-250万年间的榆社化石,填补了世界古生物研究的空白层位,该时间段在国际地质年代表中被称为“榆社期”。图为展出的榆社健齿象头骨化石。

目前在榆社出土的化石有7个目、17个科、100余种、1万余件。图为原鼢鼠化石。

从两晋到南北朝时期,榆社经历了两次佛教发展的高潮。北朝时期是中国佛教造像艺术发展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图为榆社佛教造像艺术展中展出的北齐弟子头像。

特殊的历史机缘成就了榆社高度发达的佛教文化艺术,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同时留下了无数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图为在榆社大同寺出土的佛立像。

榆社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旧石器时代,境内就有先民活动。相传远古时期,曾是炎帝八世孙榆罔所建的邦邑。图为榆社古代历史文化展中展出的白釉孩儿瓷枕。

榆社县发现的地上地下文化遗存非常丰富,它们是历史的见证,文明的载体。图为粉彩人物瓷像、粉彩人物瓷坐像等。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