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长三角连日来热力全开。8月3日8时,江苏无锡、上海宝山、浙江慈溪等地已突破35℃高温线,沪苏浙“霸榜”全国高温榜前十位。随着“火力”继续升级,多地气温一路小跑冲上40℃。
南方地区持续面临高温“烤验”
中新社报道,进入8月,以沪苏浙为代表的南方地区持续面临高温“烤验”,高温范围扩大、强度增强,局地气温或破历史最高气温纪录。上海、杭州等地最高气温连日来多次突破40℃。在南京,3日清晨的街头热浪滚滚,烈日炙烤之下,行人在户外行走犹如“洗桑拿”。
7月28日起,江苏进入连续高温天,不少地区气温一天比一天高。苏州从7月28日至8月1日的最高气温逐日递增,8月2日最高气温39.3℃,比8月1日高了0.8℃,未来几天苏州依然是高温持续。
在浙江,高温天“超长待机”。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日10时15分,浙江共39个地方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据浙江气象部门预报,未来七天,杭州、绍兴、衢州等地或将连遭40℃“暴击”。
8月以来,上海酷热持续,不仅白天“烤”,夜晚气温也“见证历史”。据气象部门消息,上海闵行气象站8月2日最高气温40.9℃,打破该站建站以来日最高气温历史极值;当天凌晨徐家汇站最低气温32.1℃,平了该站日最低气温的最高极值。
据气象专家介绍,本轮高温过程中,“热穹顶”效应加剧高温热浪,同时阻止冷空气进入,在此影响下,作为副热带高压系统主体核心覆盖下的沪苏浙地区,成为高温最强、最持久的核心区。
高温催热清凉经济
“这周六10间客房均预订满了。”在湖北阳新县仙岛湖经营民宿的台青吴宣妙近日介绍,其民宿临湖,夏季幽静清凉,可游泳、垂钓、烧烤、划船,暑期每周末基本都是满员状态。
入伏以来,高温热浪席卷中国多地,由此,“远离都市喧嚣,寻一处清凉地”的避暑游需求较旺。据携程数据显示,7月以来,避暑相关搜索量环比增长55%。
在湖北利川市建南镇大道角村经营民宿的黎晓琴介绍说,目前12间客房已住满,游客线上咨询还是持续不断。“我和老伴6月底就来利川了。”70岁的武汉市民张安绪说,避暑、康养两不误。
5年前,武汉市民周安明在利川购置了避暑房,此后每年夏季,便携家人去小住数月。在他推荐下,家里几个亲戚也在利川购房,开启夏季“候鸟式”旅居生活。
“白天不用空调、风扇,晚上还要盖薄被。”正在湖北恩施建始县花坪镇避暑的武汉市民王胜利介绍,他与家人、朋友在当地已居住10多天。据他观察,其所在民宿“基本上住满了”。
瞄准避暑商机,湖北、贵州、山西、黑龙江、云南等省份近期纷纷出招,或发布“十大避暑度假旅游目的地”,或推出避暑旅游特色产品线路,或宣介优惠政策,邀游客尽享“清凉时光”。
各避暑地亦不断“加料”,丰富游客体验。湖北神农架打造《秘境神农架》《盐道往事》等特色演艺品牌,推出观鸟、观星、观云等旅游新产品;贵州六盘水举办海坪彝族火把节系列活动,打造消夏避暑狂欢盛宴;黑龙江则端出“百”场美食盛宴、“千”台文旅盛事和“万”种龙江好物迎客;浙江莫干山景区推出萤火秘境、情景喜剧展演、艺术展等避暑季系列活动……
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旅游研究院院长邓爱民看来,避暑康养游满足了人们对舒适生活的追求,将吸引更多游客关注和选择。他认为,在直接经济激励措施外,地方政府还应从市场准入、土地使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维度,为避暑康养游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鄱阳湖水位退出警戒线
新华社报道,记者从江西九江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获悉,8月3日23时,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星子站水位退至18.99米,低于警戒水位0.01米,这标志着鄱阳湖水位退出警戒线。
鄱阳湖星子站自6月27日超警戒水位,并于7月4日达到本轮峰值水位21.56米。此后,鄱阳湖开始缓慢退水过程,直至8月3日退出警戒线。今年汛期,鄱阳湖星子站水位超警时间长达38天。
鄱阳湖是长江重要“蓄水池”,承纳了江西五大河流——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来水,经调蓄后由湖口注入长江。鄱阳湖水位超警戒期间,湖区干部群众驻堤巡查,提前预置抢险物资,快速科学处置险情,牢牢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编辑:李朔)
